对于不期待的,开喷;对于得不到的,开喷,让它毁灭。人的包容心究竟有多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距离雪莉被发现离世已经过去四天。“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么“人之已死,其行无恶”。是因为这样所以微博里朋友圈里众人一改常态吗?我不明白;在她死亡以前,她的造型、她ins里的照片和文字、直播…哪个不是被人们喷为恋童癖、性暗示、神经病、放飞自我呢?这些标签是真实的她吗?她十恶不赦吗?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她的那些大胆的照片、奇怪的动作、另类的造型引发了一大波负面评论,其中不乏网络喷子的恶言恶语。因为那不符合人们对一个偶像的期待,不符合对一个女人的期待,她是个“离经叛道”的人。于是,有人轻易地草率地你一言我一语指责她质疑她折磨她。

终于,她再也不能做出那些行为了。因为她死了。她以最激烈的方式证明她再也不会做这些事情了(虽然这不是她的目的)。当她真的不做了,评论里的恶意就大片消失了。人们大概慌了吧。这像不像“我就随便说说啊,没想到她当真了”“不会吧,我又没叫她去死”,从轻率行动,到为失控的结果感到慌乱,再到略带悔意的辩解。

人们想起她的美好:“她也只是个爱笑的平凡女孩啊”“曾经的她多么努力啊”…对啊她爱笑她努力,那为什么早没看见。生前一片嫌,死后欲挽回。这个包容心是不是来得太迟?

因为有人不期待,所以有人不允许,于是她毁了。网络暴力可能不是她的死因,但这是不是死亡的催化剂?答案是肯定的。

2、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面有位美丽的少妇玛莲娜,她留着乌黑亮丽的波浪卷发,穿着时髦的丝袜和连衣短裙,踏着风情万种的高跟鞋,吸引男人的目光,惹来女人的嫉妒。她的丈夫参加前线,战死了(后来证实没有死),失去经济来源的她无人救助。那些“帮助”她的男人企图占有她的身体,那些嘲讽她的女人试图毁灭她的美丽。在那个没有色彩的小镇里,她是唯一的色彩。那么,“凭什么她要有色彩?凭什么她美的那么夺目?凭什么她不和我们一样?”镇里的女人嫉恨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万众期待”下,她沦成了妓女。得不到的东西就毁了它,她的身体堕落。于是,男人:真好,我有理由占有她了。女人:果然,我就知道她是个贱女人。

战争结束后女人殴打她辱骂她,剪她头发,扯她衣服,让她滚。男人默默看着。玛莲娜离开了,这个独特的美消失了。当她回来之时,她也老了,身材走样了,她不再夺目,于是女人开始平常般的搭话,诋毁的过往仿佛从未存在。

因为有人得不到,所以有人不允许,于是她毁了。那些诋毁真的可以就不存在过吗?答案是否定的。

包容不足则容易变成喷子,在这个快速传播的网络时代更是如此。但凡对人对事多点包容,也不会轻易恶语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