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是以瑞典的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大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奖项,普遍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2019年诺贝尔奖陆续揭晓,恭喜又一波牛人。那么,世界上哪些国家获得诺贝尔奖数量最多呢?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诺贝尔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不仅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还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积累了巨额财富。他在遗嘱中,把大约100万瑞典克朗赠与十多名亲友,余下3300万瑞典克朗用于设立诺贝尔奖。诺贝尔奖于1901年首次颁发,最初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等五个奖项,1968年,因瑞典国家银行捐赠巨额资金加设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世界上在这六个领域对人类做出最重大贡献的人。获奖人不受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评选的第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

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诺贝尔奖不允许毛遂自荐,而采取推荐制,先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评委会委员、评委会特邀教授、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国际性会议和组织(和平奖)等人才有推荐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诺贝尔奖历经百年,截至2018年,已颁出590个奖项,共935个个人或组织获奖。1901年第一次颁奖的时候,每单项的奖金为15万瑞典克朗,当时相当于瑞典一个教授工作20年的薪金,2017年达到900万克朗(约合人民币740万元)。每位获奖者还获得重达270克的黄金奖章,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

截至2018年,世界获诺贝尔奖最多的十个国家:美国377人、英国130人、德国108人、法国69人、瑞典31人、日本28人、加拿大26人、俄罗斯26人、瑞士26人、奥地利21人,荷兰(21人)。中国的数据则为8人。获奖人数最多的十所高校被美国英国老牌大学包揽完。

获奖数较多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经济较为发达,有一定的资金支撑,且都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国家和社会都大力支持。就拿获奖数前三的美国和德国来讲。上世纪,两国之间就经历了一次悄无声息的诺奖数量霸主的更迭,反映的是背后的世界背景。诺贝尔奖设立之初,德国获奖者人数居世界第一,并在诺奖上独领风骚近40年。这一切离不开当时德国蒸蒸日上的国势,而犹太科学家贡献不小,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爆发,更多的犹太科学家开始逃离欧洲战场。

最大的受益国就是美国。随着大批科学家的转移,美国开始取代德国成为诺贝尔奖的最大赢家。1933-1941年,美国接纳了约7622名德、奥知识难民。流亡科学家的拥入,极大推动了美国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二战期间,美国政府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的追求十分狂热,纷纷推出了人才输入计划,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爱因斯坦、汉斯·贝蒂等人对美国原子弹理论研究工作的贡献。二战后,欧洲开始了长时间的重建,美国则保持着高度的经济繁荣,取代了德国成为世界科技的中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邻国日本也深知这点。日本政府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很多人都觉得日本狂妄,结果从2001年到2019年,获诺奖的日本人已达19位。一年一个诺贝尔奖,日本凭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因就在于日本对教育和科研的重视。仅仅是从2005年到2015年,日本的科研经费平均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居发达国家首位,超过美国2.8%的数值。日本教育注重释放孩子天性,以好奇心推动人们对知识的探索。对大自然和周围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是引领诺贝尔奖获得者走进科研世界的原始原因。日本“全民读书”风气,也让国民受益终身。

去日本旅游过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日本纸币上印刷的人像是清一色的学者,将国家崇敬的人,放在国民每天都能摸到、看到的地方,是对科学与知识的重视和敬仰。日本的科学技术基础计划,并不是由政府直接参与管理、评审,而是由专业机构进行,高校等科研单位,对学者十分珍惜与爱护。国家投入、科研环境、国民教育、民族性格种种因素,将日本的科学水平提升到了国际前列。

在科技水平普遍低下的古代,人口数量几乎直接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实力,1820年的中国GDP就达到了全球总量的32.9%。。然而到了近代,科学技术越发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历两次工业革命后,人口总量居世界极小比例的西方国家,几乎垄断了所有经济强国的位置。科学中心几乎就等于经济中心,这样的规律到现在还盛行。

“献给令全人类获得裨益者”是诺贝尔奖的宗旨,奖项背后的一个个研究成果,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这些获奖的人们值得我们敬仰、感谢和学习!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