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iPhone 4S首次搭载Siri以来,智能语音助手这个聊胜于无但又颇具想象力的功能就一步步成为手机中的基础功能,并旋即在智能音箱领域大显身手,据Juniper Research统计,目前全世界已经有25亿台具有语音助理功能的智能音箱。研究机构Canalys预测,到2023年,全球智能音箱年出货量将增长至5亿台。

虽然语音助手的覆盖面在一步步提升,但是其使用率却始终没有太大的突破。以苹果的Siri为例,据Verto Analytics调研机构统计,其使用率为19.6 %,依赖度仅为11%,每位用户每月平均使用时间大致只有14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什么导致了这一落差?人工智能不够聪明肯定是首当其冲的原因。尽管库布里克在《2001太空漫游》里早就为我们憧憬过语音助手的致命诱惑,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今天的人工智能设备,却有着一种“人工智障”的巨大落差感。

正是意识到了语音助手广阔的前景,巨头们才纷纷入局打造自己的语音交互,但是怎么摆脱“人工智障”的尴尬,将语音助手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就成了摆在巨头们面前最迫切的难题……

从载体来看,目前语音助手主要分为三大类:以Siri为代表的手机辅助功能、以天猫精灵、小度音箱为代表的智能音箱以及以荣耀智慧屏为代表的大屏语音交互。其中手机是智能语音助手的主要战场。

之所以手机是语音助手最普遍的应用场景,并不是因为手机“需要”语音助手,而是因为手机是最大众的电子设备。据IDC统计,2019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达1.8亿台。

而软件服务商想要教育用户接受使用语音助手,最先想到的肯定是移动终端,因此我们就见到了这样的场景:iPhone搭载Siri、华为搭载了小艺、小米搭载了小爱同学。事实上,现在的市面上几乎没有不具备智能语音功能的手机。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手机本身是我们的贴身设备,并且只需要动动手指即可随时随地的操控屏幕,因此,并没有太多的场景需要用到语音助手。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前文所提到的“落差”——极低的Siri使用率低。

因此,包括苹果在内的大多数软件服务商开始在手机之外探索新的语音助手载体,智能音箱也因此作为新物种风行全球。

根据IDC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智能音箱市场出货量达到了1122万台,同比暴涨787.2%。

智能音箱市场之所以能有如此出色的市场表现,一方面是消费者的选择,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厂商的巨额补贴。

以小米为例,其最初发布的小爱同学为299元,随后小米又发布了小爱音箱mini,直接将价格定在了169元,年中举办的米粉节上,小爱音箱mini更是降到了99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能音箱厂商如此疲于奔命地想要提高市场占有率,其实与荣耀智慧屏有着相同的目的——成为家庭的控制中心。

随着5G网络的爆发,预计2020年,IoT市场规模将达到1.7万亿美元。在此基础上,厂商们一定要先为客厅搭好控制中枢。

而我们目前使用的手机受于“私屏”的限制,并不能满足日益繁多的IoT控制需求。这时候我们再看搭载语音助手的电视、音箱,就会发现,语音交互恰恰可以承载客厅的IoT控制任务。

首先语音交互取消了屏幕的限制,可以让我们在客厅中随时随地的控制家中的设备,此外,语音交互也避免了私屏隐私的问题,不论是家中的任何人,都可以向设备下发公开的语音指令。

可以说,目前厂商虽然看到了语音助手的“钱景”,但是受制于传统的设备包袱以及尚未发展开来的前沿技术,并没有十分明晰的规划好语音交互要走的路线。

除了作为家庭的控制中枢,语音交互在可穿戴设备以及辅助驾驶领域也有着十分可观的应用前景。

由于语音助手主打“去屏幕化”,因此当其遇到小屏幕或者没屏幕的可穿戴设备时,对比手机,就能从辅助操作变为主导操控,增加可穿戴设备的便利性。

以Apple Watch为例,其上的聊天应用无一不是通过语音交互方式进行信息的输入,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语音将是可穿戴设备的未来。

此外,在辅助驾驶领域,因为极度需要驾驶人员的注意力,汽车屏幕的使用率其实并不高,而语音助手恰恰符合该场景的特点,在不干扰视野的情况下仅通过声音就可以完成交互的需求。纵观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应用,会发现它们也确实都在极力强调语音助手的重要性和便利性,从侧面辅证了智能语音助手在辅助驾驶领域所起到的前瞻作用。

综合来看,当下还处于语音助手发展初期阶段,其主要还是针对“去屏幕化”的场景,顺着这个方向思考,其实智能语音助手的出路并非只有智能音箱这一条,在客厅、可穿戴设备和辅助驾驶领域,智能语音助手的优点也许反而会更加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