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折旧方法有哪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小企业纷纷选择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的、规范的资产信息管理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实现对固定资产日常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折旧方法很多企业用户都想要更多的了解,为此游金地记者在体验了上海畅捷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后,对此做出详细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折旧方法:
  常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折旧方法有四种:年数总和法、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工作量法。这几种方法是系统设置的折旧方法。有的系统提供折旧公式定义公式功能,您也可以自自己定义合适的折旧方法的名称和计算公式。下面,我们来详细讲解这四种折旧方法的计算方式。
  1、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以各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预计使用年限逐年数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方法。适用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优点:因资产的原始成本在早期获取收入过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因此早期折旧费应大于后期。还有,资产的净收入在后期要少于早期,即使不计利息成本,资产净收入的减少。因此,加速折旧法在使用上是合理的,也是最趋于现金收支规律的一种方法。
  缺点:对影响折旧分配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能完全考虑并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或者平均法,是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地提折旧的方法。将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式,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计提的折旧额是相同的。适用于各个时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
  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优点: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各个时期使用程度和使用效率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
  缺点:平均年限法只着重于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长短,未考虑到固定资产使用的强度和效率,因此,每期折旧费用总是相等的。如果某一年使用率高,生产的产品产量增多,那么每一单位的产品分摊的折旧费用势必降低,产品单位成本就下降:反之,则上升。所以用平均年限法分摊固定资产成本,看似各年平均其实并不均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最后两年的前面各年,用年限平均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初期折余额价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年初固定资产净值*月折旧率
  注意:(1)在最后两年计提折旧时,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2)双倍余额递减法没有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即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帐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当下述条件成立时,应改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是平均年限法的补充和延伸。在计算时先计算出每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再根据每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乘以预计使用的工作总量计算出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适用于那些在使用期间负担程度差异很大,提供的经济效益很不均衡的固定资产。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优点:能正确反映运输工具、精密设备等使用程度。
  缺点:(1)每年的折旧费用是变动的,而工作量法是假定每一服务单位分配等量的折旧费。(2)未能考虑到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递减等因素。

以上就是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折旧方法的详细讲解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