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板块逆势上涨,大智慧一度四连板,宇信科技、银之杰、长亮科技、科蓝软件纷纷走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证报头版:补短板防风险,金融统一监管再出重拳

9月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这意味着金融统一监管瞄准金融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薄弱领域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可以预期,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将迈入补短板、明标准、优布局、增效率和创一流的新阶段。

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稳健高效运行的基础性保障,是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和强化风险防控的重要抓手。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尚有不少短板,不仅直接制约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而且埋下了诸多风险隐患。比如,引发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的场外配资,当时就缺乏最基础的金融统计监测;被视为“灰犀牛”的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乱象,也一度缺乏准确的数据统计和有效的统一监管。金融统计解决的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宏观监管必须依赖真实的微观数据。而金融统计仅是金融基础设施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支付结算、信用体系、信息系统等都影响着金融基础设施的成色。

在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扩大金融业开放的当下,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统筹监管,无疑更具现实的紧迫性。一方面,金融业开放提速,加深了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紧密度,也相应增加了外部风险传导的复杂性,内在地要求提升金融基础设施的国际化水准和应对不确定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备性、竞争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金融业的竞争力。除了丰富的金融市场品种,先进的跨境交易支付、清算结算、信息资讯等系统更是国际金融中心必备条件。此外,为适应新技术发展,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更需加强顶层设计,面向未来。

随着《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的落地,在加强金融统一监管、功能监管的进程中,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纲举目张新阶段。其重点将包括且不限于:一是统一监管标准,既防范监管套利,又防范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政”,优化金融基础设施布局。二是稳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三是强化金融业综合统计,摸清家底,加强预警,健全及时反映风险波动的信息系统。四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加强各类资金流向流量的监测。

“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是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目标。这既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统一规划,完善政策环境,也需要各类市场主体共商共建共享。当务之急是补齐关键环节短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中国证券报)

金融领域重磅政策措施落地,金融国资改革拉开序幕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9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统筹监管金融基础设施工作方案》、《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暂行规定》等多份文件。业内人士表示,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石,应对各类金融基础设施的准入、运作、监管要求等作出统一规范。加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建立统一的出资人制度,为未来金融国资改革指明了方向。

会议指出,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稳健高效运行的基础性保障,是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和强化风险防控的重要抓手。要加强对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统一监管标准,健全准入管理,优化设施布局,健全治理结构,推动形成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表示,近年来,为防范和化解高杠杆风险,资本市场也尝试了不少创新举措,多层次资本市场雏形逐步完善。但由于底层法律、定价体系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资本市场风险投融资功能及风险分散和转移功能都远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刘锋建议,加快完善金融各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基础利率体系和风险定价机制,减少市场和监管分割,增强市场的有效性和流动性;鼓励标准化、规范化金融产品的开发创新,积极投资渠道;培育成熟机构投资者。

华融证券指出,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石,堪称“国之重器”。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必然要求促进基础设施的有效整合。统一托管符合市场规律和国际实践,也是金融基础设施的国际标准。具体到债券市场,就是要提高债券市场的统一性,推动托管结算体系整合,优化基础设施布局,促进互联互通,使整个市场结构更加简单、清晰和高效。在此基础上,健全债券市场监测平台,对市场波动、资金流动、异常交易、杠杆操作等风险持续做好监测分析工作。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金融科技5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杨涛日前表示,发展金融科技,迫切需要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从国际视角来看,支付精算被认为是核心的基础设施,支撑信息的流动,证券的登记、托管,资金的转移与交换,如同金融体系管道。(中国证券报)

(云水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