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紧邻渤海。对于吃货而言,天津最吸引人的应该就是狗不理包子,煎饼果子等等美食。除此之外,天津还是一座民俗文化、工艺代代传承的美丽海滨城市。所以,来到天津,怎么能不到茶馆去听听正宗的“天津相声”呢?

天津相声的由来: 早在清代的时候,北京就有了相声,但能被大家所知还是在天津。所以,业内有句话说相声“生在北京,长在天津”。 光绪初年的时候,一个名叫裕二福的满族人来到天津,并在北开市场撂地“画锅”,说起了相声。所谓“画锅”,主要是指用白沙子在地上画个大圆圈,然后现场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津人喜欢到茶馆听相声,其中最受当地市民,甚至游客喜欢的当属“名流茶馆”,这是一家成立于1991年的茶馆,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第一家举办民间演出的茶馆。据说旅游旺季的时候,你需要提前一两天买票,周末的时候,还有不少周边城市的曲艺迷们专门到天津听相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名流茶馆”四个字的匾额是由马三立先生题写的。刚开业的时候,当时的天津市副市长石坚也题写了“天津名流茶馆”六个字,足以看出天津各级政府领导对于文化事业的关心。 马三立老先生的儿子马志明接受央视《艺术人生》采访的时候曾说过:“我哪也不去,就到名流茶馆。第一,这个园子的招牌是老爷子写的;第二,在名流茶馆的舞台,我们演员不掉价儿。

我在排队买票的时候就遇到一个来自北京的朋友,照理说,北京的文化艺术活动也很丰富,想听相声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可为什么专门坐高铁到天津来听相声呢?他说在北京的相声表演主要是在剧场,但天津听相声却是茶馆。这简单的回答让我想起了之前在合肥罍街听相声,最大的感触是茶馆对于观众的要求不多,你可以随意喝茶,嗑瓜子,甚至还能和身边的人悄悄交谈,要的就是这种看演出比较自由的感觉吧。

相声起源于北京,之后流行于全国,但却在天津找到了最好的舞台,而且也培养了很多我们熟悉的相声表演艺术家,比如:马三立等等。据说在相声界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没在天津出名的相声演员不算出名”。由此可见,天津观众对于相声的热情,以及专业评判度之高。

准备参加央视全国相声大赛的演员,在参赛之前都会到这里来表演;郭德纲在北京成名之前,也在名流茶馆说过相声;郭德纲的夫人王惠也曾在名流茶馆唱过大鼓。大家都认可天津观众看相声的专业度,只有得到他们的认可,成功机率也才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排队进场后,观众们并没有立即坐到座位上,而是先选购自己喜欢吃的零食,常见的就是:爆米花,花生米,瓜子,茶水。演出过程中,笑声此起彼伏,有时还能听到邻座朋友的小声点评:“这个包袱好”“这个捧哏的演员不错”等等,一看就知道是常客。至于演员,他们在年龄、长相、专业度等方面各不相同,总体来说,年龄偏大的相声演员经验充足,在说一些传统相声曲目的时候,十分专业。而年龄偏小的相声演员虽然经验欠缺,但在演出过程中懂得和观众积极互动,所表演的内容也十分接近现实生活,因此也深得观众们的喜爱。

有人说,天津相声能够声名远扬,在于这里有浓郁的曲艺氛围,观众氛围。演员和观众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是伯牙和子期。不管你是听热闹的游客,还是听门道的天津本地人,茶馆相声表演的真正主题都是将快乐传递给你。周末闲暇之余,三五好友约在一起,听一听相声,早已成为天津人最本真,最惬意的一种生活方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声文化早已渗透到天津人的骨子里,所以才有不少人觉得听天津人讲话,就像是在听相声。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天津人,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非常乐观,积极,我想这一定也和天津相声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相声表演艺术家们将生活的喜怒哀乐都融入到了节目中,然后再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演绎出来,从而将快乐传递给观众朋友们。生活,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或许听一听相声,就都迎刃而解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旅行不是非得去打卡某个景点,沿途中的所见所闻就已经构成了最美的风景!我是皮皮猴,有时行走,常常感动,总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