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烂片高票房:一个时代的病态现象

中国是现在每年影视产量最高的国家,但同时也是每年烂片最多的国家,每年影视产量很高,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好的影视很少,甚至有时候一个档期内都没有一部可以称得上好的片子,为什么会这样呢?那么今天我来简单说说我个人的主观观点。

首先,我不是什么权威机构,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影迷,大学时学的影视类专业,我所说的也只是我个人很主观的观点,不代表谁,也不能代表谁,也不需要谁的认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一个人对一部电影或者一部电视剧的评价都是很主观的,比如你看完一部电影不用看什么豆瓣评分就直接说出这部电影好看或不好看,这是没有什么标准的。但是有些电影是大部分人都喜欢的,口碑比较好的,于是我们称之为“好看的”或“好的”电影,而一些电影被很多人吐槽不好的,我们很多人习惯称之为“烂片”。当然,还有一些夹在中间的,口碑两极分化的电影。

而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多电影无论口碑多差,只要有某些人喜欢的明星参演,他们就会把这部电影捧得很高很高,演技多好多好,剧情多好,制作多好。这类电影就比如《爵迹》、《小时代》系列、《祖宗十九代》、《欧洲攻略》、《胖子行动队》、《盗墓笔记》……除了《爵迹》外,基本以上几部都是拿了几亿的票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几部电影来说,基本上感觉导演都是没有太多诚意去拍一部好电影的,比如《盗墓笔记》,让小鲜肉各种强行卖腐,剧情上各种逻辑硬伤,很生硬,人物行为缺乏逻辑。

而《爵迹》这种,也是各种小鲜肉卖腐,利用明星效应与真人CG技术噱头,去迎合中二少年的各种装逼动作,不说人话,想圈钱,最后口碑票房都败了,郭导也被骂哭了,这是一件很欣慰的事。

《祖宗十九代》这种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很尬的表演,各种浮夸,剧情也是不知所谓,但是就是很多人喜欢。

而其实也有一些“烂片”是不错的,但是是导演的问题,没有能拍好,比如《低压槽:罪恶之城》,张家辉应该是想耍耍酷的,但是因为处理得太过浮夸就变得装逼了,剧本其实本身还是不错的。

还有像《封神传奇》与《阿修罗》这种,这种真的没有什么好说的,就是炫技,这是技术反噬艺术的代表作,用着高制作去弄场面特效,但是剧情却一塌糊涂,动不动就是各种特技打斗,生怕观众看不出这是特效。

其实别说这些,就那部《逐梦演艺圈》,要是没有被下档的话,我相信也同样会有很多人去追捧,去夸它拍得多好多好。

而这些没有诚意,只制造噱头,利用明星效应去圈钱的电影却得到了更多的盈利,而很多有诚意,有意义,有深度内核的电影却往往会被埋没。比如之前的《钢的琴》,即便它在豆瓣上有着8.4的评分,但是还是沦落到血本无归的下场。像《嘉年华》、《暴裂无声》这种很具现实意义的作品也无人问津,《捍卫者》这种很大程度去还原历史的战争片也被院线排挤,没有排片,《百鸟朝凤》沦落到制片人下跪祈求才能有市场,影院才给排片,是不是很可笑?

当然,也有很多文艺片没人看,这倒不奇怪,像《路边野餐》这种意识流的,要欣赏确实是有门槛的,没有人看很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为什么国内这么多口碑极差的电影却会拿下比那些有诚意、有思想的电影能有更高的票房,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呢?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时代的病态现象,一代人的病态现象,这个流量至上、娱乐至死的时代。

现在不知道为什么追星变得很病态,一个明星的一句话竟然真的可以去直接性的影响一个人的三观,明星做的一切似乎都是对的,在很多人眼中明星无论多尬的表演都是优秀的,包括一些莫名其妙就火的小鲜肉。于是,有很多导演就利用这种明星效应去圈粉丝钱。当然,这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导演往往是去想着拍一部赚钱的电影,而不是一部好看的,有思想有内容的电影,于是,就造就了一大堆烂片有着不错的票房。

而还有就是感觉现在的很多人似乎都比较浮躁,大家都想几分钟看完一部电影,没有人想去慢慢看一部电影,也没有人去主动思索电影内核的东西,被动的去接受一些东西哭哭笑笑就完了,主动思考对于很多人真的很难。我觉得现代很多人是缺乏主观意识的,是退化或没有自主思考的能力的。

而我觉得电影或电视剧不仅仅只是娱乐产物,也是一种文学艺术的产物,不仅仅只是用来消遣的,它还是一种生活的比喻,展示着现实的另一面,有着创作者的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小刚导演说过一句被大家吐槽的话:这一届观众不行!我是不认同冯导的这种观点的,观众都是有眼睛的,有辨别能力的,是有独立意识思辨的,有欣赏能力的,一部电影的口碑票房可以体现出来。而现在很多时候却恰恰是相反的,低口碑高票房的烂片层出不穷,所以只能说这个时代是有些病态的,有着病态的一大堆人。

那么,哪些才是病态的人呢?其实我也不知道,或许他们以为是我们,我们也以为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