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秘》第三期 | 湛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概念

意识,是人对环境及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的清晰程度;科学界对此,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

自我意识

意识,是人的神经反应;当人出生时,意识就与生命同在;是一种自我感受、自我存在感与对外界感受的综合体现,意识的基础是个体具有自我意识与对自身认知能力、对自身行使能力的认可的综合。

那是不是说:“我认为我的意识存在,我就是有意识,我认为我的意识不存在或未必存在,我就没有意识吗?”

在科学界的认知中,人类意识产生于神经系统;因此,不论自身是否感知到,无论自身是否认可,意识均存在。

如何界定意识是否存在呢?

意识主要的功能,即:感知、分析、思维、计划、整理、记忆等;意识涵盖甚广,意识的出现必须要有功能健全的大脑与眼、耳、鼻、舌、身等去感知相对应的色、声、味、触等产生出意识。

在熟睡(无梦)或昏迷时,意识将无法生成;因此无觉无知,什么都不知道。

由此可见,意识亦会中断。

(《都市传说》:有没有觉得,像是游戏上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意识在哪儿

在心理学上,意识具有四个特性:

1、意向性,是指人的意识,能在某个事物或某件事上集中多长时间。

2、统一性,指的是意识很难分开;例如,当某人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就会出现意识“紊乱”,容易发生事故。

3、选择性,当人注意到某些事情时,他将很难注意到另外的事情。

4、短暂性,人的意识存在改变的倾向。

自我,很难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科学家们认为,这个问题的属性太主观了;目前,学术界正试图从神经科学、心理认知科学、哲学、物理学等方面来解释。

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大脑检查,来观察意识。

脑电图、MEG(脑磁图)、fMRI(功能性磁共振)和经颅磁刺激等,多种神经影像工具;能够提供,大脑内即使在昏迷和植物人患者中,发生的活动的信息 。

创造性输出,是评估意识存在的一个主要信息来源。

比如,你觉得狗有意识吗?

那么,猫呢?

猫的大脑结构,与人类完全不同;它们具有非常小的前额叶皮层——这可是被认为,人类作为“高级动物”的主要高阶活动中心。

难道,意识到产生,不需要前额叶皮质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探秘

一个人,要么还活着,要么已经死了;两者之间,没有过渡阶段。

然而,无论是睡眠、昏迷状态等自我感知;还是,植物人情况的医学检测;都指向一点:意识,有可能会宕机下线的。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意识”和生死无关?

如果,再进一步剖析:

既然,意识是独立于生死而存在的;那么,人死之后,意识又会存在哪儿呢?

消散在宇宙时空,还是回到那不可描述之地?

到底是生命创造了宇宙,还是宇宙创造了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