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刘爷爷便中带血半年多,到医院一查竟确诊是直肠癌。更可怕的是,“全结肠内分布着密密麻麻的息肉,大小不一,大的有鸡蛋大小,小的也就芝麻粒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陶庆松副主任医师指出,刘爷爷患上的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这种病易诱发肠癌。专家提醒,多发结肠息肉,要当心癌变。

案例

母子两人相继患上直肠癌

60岁的刘爷爷有便血半年多,开始以为是痔疮,就没有引起重视,不久前家人带着老人到中大医院做肠镜检查,医生发现其全结肠内分布着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息肉,其中直肠息肉最大,最终活检病理诊断为直肠癌。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原来刘爷爷患直肠癌并非偶然,他是有家族遗传直肠癌病史的,他的八旬老母亲患有肠息肉,之前也被明确诊断为直肠癌。

陶庆松副主任医师解释,大部分肠癌患者没有相应的癌症家族史,有小部分患者肠癌发生与遗传有关,这类大肠癌被称为遗传性大肠癌。遗传性大肠癌主要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综合征及其它一些类型。而患者患上的就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极易引起结肠癌变。

治疗

肚子上打5个洞 微创手术切除全结肠

近日,在麻醉科保驾护航下,普外科陶庆松副主任医师、吴茸主治医师为该患者施行了“腹腔镜下全结肠根治性切除+肛管粘膜剥离+回肠J型储袋-肛管吻合术”。

“传统开腹全结肠手术创伤大,通常在腹部‘顶天立地’,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而现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陶庆松副主任医师介绍,回肠储袋-肛管吻合保留了肛门括约肌和完整的肛门神经反射,术后可以恢复正常排粪功能。过去没有回肠储袋,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很差,每天要腹泻十多次。现在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后,不仅为患者保留了肛门,而且每天腹泻最多两三次,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据介绍,内科治疗无效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或已癌变)、家族性息肉病、多发性结肠癌等患者基本都可以做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回肠J型储袋-肛管吻合术。该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对术者的技术及团队的整体配合度要求高,是一项难度大、极复杂的腹腔镜胃肠手术。所幸手术很顺利,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刘爷爷于术后5天就康复出院。

分析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极易发生癌变

肠道内的息肉就好像我们皮肤上的瘊子,是个凸起的小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长大,有些会恶变为肠癌。普通人做肠镜检查有可能会发现一两个息肉,危险性也不大。但如果肠道息肉数目非常多,就好像铺路的鹅卵石一样,密密麻麻遍布在肠道上,而且家族中多人都是类似情况,就要万分警惕。

“有一种称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的疾病,很容易发展成为肠癌。在家庭中如果父母患有因上述疾病导致的结肠癌,其子女患上同类癌症的可能性高达50%。”陶庆松副主任医师介绍,患者及家人可以先做肠镜,如果发现有多发甚至满布的结肠息肉,要高度怀疑这个疾病。

预防

如何早发现直肠癌

预防直肠癌的发生,应培养合理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上减少脂肪与“红肉”摄入,尽量少吃煎烤后的棕色肉类;荤素搭配,少吃油炸、腌熏、高脂肪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适当增加运动量,工作确需长期久坐的话也要适时调整坐姿;保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戒烟控酒;肥胖人群要多运动、少吃高热量高脂食物,控制体重。

当有便血、黏液便和脓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交替、腹痛腹胀、贫血消瘦以上表现时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最好去做结肠镜检查。陶庆松副主任医师提醒,年龄在40岁以上,或家族中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有两位患肠癌,那就要考虑是肠癌高危人群,即使没有症状也应坚持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一旦确诊为遗传性肠癌,也不用太担心,因为肠癌预后相对较好,建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崔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