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于插线板孔内的微型摄像机,不影响电孔使用,还支持4K高清录制!这并非悬疑大片里的神奇装备,而是街边热卖的偷拍摄像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有媒体发现,很多商贩在街头公然拿着广告牌,拉住行人推销偷拍设备,一有购买者,就立即通知真正有货的卖家。如此“拉皮条”,明摆着是知法犯法,但即便被发现,交些罚款,“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即可。而这些设备一旦卖出,很可能会被用来偷拍照片、录视频,再贩卖到违法网站上……

利益链绵延不断,违法者赚得钵满,普通隐私“裸奔”。面对如此境况,再呼吁大伙注意安全、“小心为上”显然太过单薄,必须有斩断黑手、釜底抽薪之举。

一来,源头治理最根本。虽说大多偷拍设备都是“三无产品”,厂名厂址不在明处,但只要有心,总可根据销售渠道顺藤摸瓜,找到违规生产、销售这些设备的上游企业。有一家关一家,有一起罚到底,才能以儆效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来,依法重罚是关键。不乏有店主说:“检查频率高一点、严一点,大家就隐蔽一点、收敛一点,检查一松,大家就接着卖。”违法买卖如此嚣张,检查如何能松?相关法律明确规定,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何为“严重后果”,必须有清晰界定,且不能无“下限”。在此基础上,才能彻查行业,重罚买卖双方,让蠢蠢欲动者及时收手。

三来,平台场所得担责。酒店、民宿等是偷拍常见“案发地”,显然不该以单纯的“受害者”身份免责,公开店名,停业整顿,才可能激发其自检自查的动力,对自己的顾客“上点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技术发展,但信息不能裸奔,两者之间更不能是“零和博弈”。从软件窥视、隔“屏”有耳,到数据“杀熟”、“4K”偷拍,一次次焦虑与失望提醒着我们,如若彻查重罚皆为空谈,科技便会露出其“凶煞”一面,公众只能沦为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