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留下的秦始皇陵令古今中外无数人魂牵梦绕,而在太史公司马迁笔下,秦始皇陵也是花了浓墨重彩进行描绘的,在司马迁一生最重视的《史记》

里面,司马迁绘声绘色地进行着描绘,将秦始皇陵描绘得美轮美奂,就连各种细节都有鼻子有眼的,丝毫不见什么硬伤和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众所周知,就算到了今天我们也没有对秦始皇陵墓进行大规模开挖和考古,司马迁那个时代,以他的微末官职,哪里得知的如此多的秦始皇陵墓的详细资料,更何况,秦始皇陵修筑结束之后屠杀工匠也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清清楚楚写着的,既然那些工匠都被杀光了,司马迁到底如何得知的地宫详细情况呢?

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与朋友往来信件,多次强调自己是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写,因此造假的可能性极低,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编排起汉武大帝那是一点奴才媚骨都看不见,绝不会是空穴来风,毕竟司马迁的史官素质那是绝不能怀疑的。

而且随着上个世纪对秦始皇陵的初步开挖,我们也的的确确发现始皇陵墓里面似乎确实如司马迁所说的那样,水银含量严重超标——这不就是秦始皇陵里面的司马迁所说的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嘛。可是当年干这事情的工匠早就被秦始皇的官员杀光了啊,司马迁是怎么知道的呢?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司马迁可以知道的如此详细,且不是胡说八道信口开河的呢?《史记》所谓的葬始皇于郦山,这句话其实问题不大,毕竟再怎么杀人,葬在哪个位置还是有很多人知道的,随便打听打听,也就知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题主要在于《史记》后面说的话——下铜而致椁(这是说的秦始皇的棺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这就是说的陪葬品来源)。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地宫按理来说只有工匠知道的机关)。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这种详细到可怕的细节),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地宫内部的照明细节)。”

秦始皇棺椁和陪葬品来源这些个暂且不论,毕竟当年司马迁的时代距离秦始皇下葬的时间尚不足百年,有些参与过的秦官当年的只言片语是有可能流传下来的,至于陪葬品很多很珍贵这也算得上是常识的。可是这个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的细节和辛秘描绘就很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了。

正如前文所说,当年的工匠已然尽数被斩杀,怎么可能会有人逃出来呢?这也是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既然这样司马迁又是从哪里获知这种详细消息呢?

我们都知道,刘邦率先进入关中,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进入秦宫的时候,萧何等文臣尽力的收拢了很多秦始皇时代的文献和资料,在司马迁时代,这些当时的秦宫绝密资料,在司马迁太史公的职权范围里面恰好足够可以调用,我们不能排除萧何等刘邦文臣收拢秦宫文献的时候也收到了关于秦始皇陵营造时期的许多资料。

只有这种可能,才能让司马迁能写得这么详细。

司马迁一向对写史书很推崇讲究,不可能无中生有,卫而现实生活中,在上个世纪检测到的水银超标也从侧面反应了司马迁记在《史记》里面的资料是确确实实有真实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