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0000㎡、宫殿、王族墓葬、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胜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即将对外开放!就在7月8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小编提前探园,为大家带来了最新的剧透!赶紧来看看吧!

公园规划总面积14.33平方公里,分城址区、瑶山遗址区、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和谷口高坝区4个片区。其中即将有限开放的区域是城址区的核心部分,面积3.66平方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遗址公园前,大家可以在解说厅观看视频片了解良渚古城遗址,厅内还有移动5G设备,站在屏幕前,做动作,你瞬间就会穿上古时的服装,化身成“城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遗址公园,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满眼的绿色,绿树丛前是野趣横生的莲花池,红粉色的莲花搭配绿树,美不胜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着一片碧绿往前,就来到了南古城墙遗址处,宽阔的草坪间,隆起了3座高台,呈“品”字形结构。这就是良渚古城唯一的陆地城门,远远望去,相当气派和巍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宽大的门道,我们就进入了内城区域。临水河边,突然出现一大片古朴的土黄色茅草屋,这就是居址与作坊区。2015年下半年的考古发掘中,这里发现了石器、玉器、骨器等把半成品还清理出了陶器、各类果核等生活废弃垃圾,说明这是工匠的生活居住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织而成的古人分布在作坊区的两边,他们有的在打磨和制作玉器、有的在制作木器,走进这里,仿佛回到了五千年前,手工作坊的繁忙景象。为了真实还原,连这些雕像边的玉石都是真的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这些茅草屋还有惊喜哦!纺织、夯土、打陀螺...在这里,我们可以体验古时的手工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往深处走,就来到了城址中央,地势最为高敞的宫殿区。宫殿区包含3个由自然山体人工堆筑的台地,其中最大的就是大莫角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沿着石阶登上被绿植铺满的大莫角山,整个古城的美景就一览无余了!考古发现曾经有着五千年前的宫殿建筑群,算得上遗址公园里的最佳拍摄地了。营建于沼泽湿地之上的良渚古城,河网密布,水系发达,犹如一座水城。放眼整个公园,林木繁茂、水系纵横,还有大量的水稻田。随处可见的白鹭翩翩飞过田野,完全是一幅美丽的水乡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到遗址公园,就一定不能错过位于内城西北部的反山王陵,大名鼎鼎的玉琮就是在这挖掘到的。为了保护遗址不受侵害,公园在真实墓坑上方80厘米处,还原了1986年考古挖掘时的情景。面积约2公顷的王陵遗址中,错落地分布着11座墓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王陵的最北边有一个地层剖面,形成较晚的汉代文化层叠压在良渚文化层上,最上面是近现代地层。小小的一面墙,反映了整个历史文化的变迁,让人振奋和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该如何参观呢?遗址公园是收费的。公园城址区门票60元/人,观光车票20元/人。公园参访收费有参访券、优惠券、免费券三种类型。不过,有两个好消息!第一,公园对余杭区户籍居民是免门票的!第二,7月8日-7月31日,所有游客能可以免门票参观公园。

收费标准详情

1.参访券:80元/人(含观光车票)

使用范围:面向国内外访客。

2.优惠券A:50元/人(含观光车票)

使用范围:6周岁-18周岁或1.2m-1.5m之间有成年人监护的儿童;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本人有效学生证件;年满60周岁至70周岁的老人(持当地政府或老龄机构发放的老年人优待证)。

3.优惠券B:20元/人(含观光车票)

使用范围:年满70周岁及以上老人;现役军人、残疾人;浙江省离休干部;本省30年以上教龄教师;余杭区户籍居民。

4.免费券

使用范围:6周岁及以下,有成年人监护的儿童;身高1.2m及以下,有成年人监护的儿童

咨询电话:0571-85855300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开放秉持“预约参访、有序引导”的原则,每天预约人数不超过3000人。开放时间为每天9:00至17:00,入园时间为每天9:00至16:00。每月会有一天闭园日,(具体时间以公告为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网上预约系统(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将于7月7日上午9点上线,游客可以实名预约1至7天内进行参观。团体预约需提前3-5天进行预约申请。也就是说,大家最早可以在7月8日早上参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让观众在遗址现场参观时能更好的读懂遗址内涵,我们建议观众先参观良渚博物院,再参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这条路线也有专线,每个半点和整点都有发车。从地铁2号线良渚站到良渚博物院再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站首班车8点半,遗址公园首班车10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错落分布的黄泥土筑房,时断时长的溪流水塘,远山环抱的王城、巍峨层叠的宫殿...走进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拂去历史的尘埃,拥抱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蓝媒号·余杭台记者林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