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以工学为主,以计算机、软件、电子信息为特色,经济管理和人文艺术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经过多年的发展,重庆工程学院目前已有24个本科专业。本期“匠人筑梦 匠心传承”将走进重庆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与院长秦安碧一起分享和解读学院如何培养受市场欢迎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重庆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坚持“聚焦智能互联、打造现代工匠”的培养目标,秉承“树工匠之魂、育工匠之能”的人才培养理念。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互联网+”等热门技术开设相关专业,拥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等本科专业,培养电子信息及通信技术领域、汽车电子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智能制造及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以学科大赛为载体 培养学生技术创新能力

“我们学院是学校的获奖大户,只要是参加比赛,就不会空手而归”,电子信息学院院长秦安碧自豪的说到。从大一入学开始,学院便开始向新生宣传学科大赛相关事宜,下到学生社团、上到辅导员和学科老师,都在给学生们普及电子信息学院关于参加学科大赛的事情。

据了解,近年来电子信息学院一直围绕打造学生就业竞争力,坚持践行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四全”具体举措,即全员统一思想、全院统筹规划、全程把控管理、全面总结反思。从而也真正实现了“四助”大赛成效,即助推人才培养、助培师资成长、助升就业质量和助提学校声誉。培养学生参赛,一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提升,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们在将来就业时的竞争力。“为支持和帮助学生们参赛,完成参赛作品,老师们都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的指导,学生们也会通过参赛,实现对学科知识的巩固”,秦院长说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参加首届重庆市创新方法大赛获奖

近3年,电子信息学院学生“战绩”颇丰。参加国家级大赛或重庆市教委等主办的各类竞赛20余次,共获得奖项320余项,其中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奖项50余项,省部级奖项270余项。

课内+课外相结合 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学院除了重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之外,同时也会注重学生们在课堂外能力的培养。而这个课堂外,也就是学生们的参赛”,秦院长介绍到。电子信息学院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参赛作品为导向,来培养和提升学生工程应用方面能力。

惠科金渝订单班学生

据悉,电子信息学院采用三级式的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模型。在专业课方面,学院60%的专业课采用项目制或者案例式教学;同时,基于学校“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四学年会结合学生前期所学知识综合,按岗位角色以项目组的形式完成综合系统的设计;整个综合实训充分体现岗位针对性、专业综合性、技术前沿性。

“同时,学院还联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电科、瀚云科技等企业,打造智能互联创新中心、现代通信服务中心、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以横向项目或大赛项目为依托,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秦院长说。以此系统性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从而实现从学校学生到企业“准员工”的无缝衔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实习实训

近三年,电子信息学院学生共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共26项,其中国家级10项,市级16项。此外,学院还推行“一专一协会”、通过学生“传帮带、老带新”等活动,全方位助力学生工程能力的提升。

加大校、地、企合作力度 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电子信息学院秉承“走出去、引进来、抓落地、重生态”的校地、校企合作理念,全面推进合作领域、加大合作力度。近年来与国内众多知名企业、各大工业技术园区先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校企合作是跟单个企业之间的合作,需求相对比较零散,也不成规模;校地合作则是和产业园区建立合作关系,能集中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我们学院现在就加大了校企、校地之间的合作,将学生们毕业后的选择和发展最大化”,秦院长介绍到。

学校与仙桃数据谷签约

据了解,学院先后与两江新区、九龙坡区、巴南区、大足区、永川区等地区保持密切联系,发展了一大批战略合作伙伴,如两江新区互联网产业园、九龙坡区高新区育成公司、永川凤凰湖产业园、大足电信、巴南区惠科金渝、渝北区仙桃数据谷等园区和企业。近期,学院信息类专业群与中兴通信签署了校企深度融合协议,共建“中兴ICT学院”,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共同制定和实施到实验室建设、学生实习就业等全方位合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学院老师看望项目订单班学生

此外,秦安碧院长还首次提出了“行业教育+定向培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作为校地、校企合作的典范应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已累计为10余家行业企业培育了近300余名优秀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