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围绕着树品牌,立特色,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了“工匠育人”新模式。

以学生发展为本,创立“大国工匠”培养新理念

学校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国家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创立了“需求导向、基本理论、能力为本、应用驱动”的培养新理念,即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构建专业深度内容,在其实际生产环境中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为宗旨,在国家工匠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目标的驱动下把握方向性,践行新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移动应用实训开发中心

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宗旨,构建“四板块”“六环节”的培养新模式

基于学生“能力为本、应用驱动”的培养宗旨,根据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生成的逻辑路径,学校在课程体系上提升了“四板块”,即“基本知识、专业理论、校内实训、生产实践”。针对不同的板块采取“六环节”协同完成的具体实施模式,即“听专业课程、观案例应用、学工艺流程、做小型产品、评成效得失、提实践能力”。将专业课讲授与应用案例相结合;学习工艺流程与提升方法与进行小型产品的试验性生产相结合;在对产品的成效得失进行评议中,听取试验教训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相结合。这种四板块六环节的培养模式符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打开了教与学的理论贯通,既有示范性,又有实践性,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控车床加工实训区

建立“五位一体”的师资队伍,打造高水平的工匠之师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学校采取培养和外聘相结合,以校内师资为主,吸纳企业一线的优秀技师,整合合作企业的高层次专家,建立了“五位一体”的师资团队。在教学中,基础理论课教师,不仅讲授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而且将基础课延伸到专业课教学中,以用设学,以学促用,解决了基础课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面对的问题;专业课教师主动了解专业课程与生产应用的最新成果,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引领作用;校内外技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艺技能,向学生分享自己的精湛技术和成功经验;企业高级专家定期向学生讲授不同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趋势,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辐射引领作用。通过“五位一体”的师资队伍建设,将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落到了细致处,结出丰硕果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教学团队

打造“三级协同”校企联盟,建立优质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是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纸上谈兵、闭门造车难以造就社会需求的大国工匠。为建立优质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打造了三级协同的校企联盟,形成互动、互助、互联的实践基地。一级是改建校内实训基地,请相关企业加盟。如,学校与有关部门、企业合作,在机械工程类专业的校中厂内建立了国家快速制造培训中心、国家数控培训中心、国家数字化技术培训基地、济南智能制造专项性公共实训中心等。二级是校外中小型实训基地,由学校参股,企业支持。如,学校与上海大众合作共建的“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就是学校汽车专业学生的实训基地。三级是中大型实训实习基地,企业为主,学校参与。如,学校与中国重汽集团、海信集团、海尔集团、中铁十四局等80余家企业共建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这种三级协同的校企联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阶段的教学,不同规格的人才需求,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实景化实践教学平台,保证了学生的实践需求。

以文育人以化融合 根植大国工匠文化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将企业“工匠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到育人的全过程,将职业标准融入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中,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经典文化,弘扬具有时代特点的先进发展理念与敬业执着、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相结合,构建了有利于工匠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在教学中,通过工匠师傅和老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激励学生立志做一名新时代的大国工匠。

建立“四方评价体系”,多维度监控培养质量

完善的评价机制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学校在人才培养的管理中引入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构建了学生本人、培养主体(各学院)、管理机构(教务处、教学督导办、就业指导处)、用人单位组成的“四方评价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基本实现了“全员参与评价,全过程评价、全方位评价”,建成了基于培养质量状况的内部控制、培养质量信息的反馈调控、培养质量保证的不断评价为一体的多维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D打印专业学生登入荧屏

学校构建“工匠育人”新模式后,使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2011年以来,学校学生参加全国全省各类竞赛共获奖345项,其中,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63项、二等奖97项。2017年由学校3D打印专业学生参与拍摄的专题片《少年工匠》登上了中国教育电视台荧屏,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获得专家和现场观众的好评。总之,学校学生以综合素质过硬、专业技能扎实、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通讯员: 魏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