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上海一滴滴司机在躲避运管执法时,趁执法人员不注意,强行冲关,导致一名执法人员和多名路人受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滴滴回应网约车司机抗法肇事,称正全力做好伤者救护工作,并积极配合警方对肇事者进行调查,而上海交通执法部门也对滴滴进行了约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滴滴的问题是:对网约车司机及车辆资质的审查问题。注册了滴滴网约车,但司机和车都没有资质,这究竟是滴滴的审查存在问题,还是司机的个人违法行为?

而这次的事,我们更应当关注的是司机驾车闯关抗拒执法并撞伤多人的行为。

很明显,这名司机的行为已经涉嫌妨害公务罪和交通肇事罪甚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其抗拒执法涉嫌妨害公务罪,驾车撞到人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交通肇事,按照刑法想象竞合犯的理论,应当是选择这几个罪名中处罚较重的一个罪名来判决。比如,如果根据妨害公务罪的规定处罚重,那就定妨害公务罪,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处罚重,就定这个罪名。

而除了刑事处罚,这个司机还需要承担对伤者的民事赔偿责任、无资质运营网约车的行政处罚。但如果这个司机不那么冲动,也就是1万元罚款和暂扣驾驶证3个月,孰轻孰重?

再说回滴滴的问题。现在的滴滴,就是被“枪打出头鸟”,它最强大,也是受监督和处理最多的,但它无疑也是目前各项机制最为成熟和健全的平台,有利有弊。关于司机和车辆资质的问题,滴滴在审查上确实需要加强管理,但那么庞大的网约车队伍,滴滴的难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