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一座网红海岛关闭!

朋友圈背后的它们已经满目疮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段时间,被一则消息刷屏:

火爆全网的粉色沙滩——印尼科莫多岛闭岛了。

图源: 东方IC

科莫多岛是近两年流行起来的打卡圣地,弧形的粉红色沙滩十分浪漫,拍出的照片分分钟惊艳朋友圈,所以吸引了许多游客。

让科莫多岛在旺季决定闭岛的原因跟岛上生活的国宝有关:41条科莫多龙幼崽被盗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莫多龙是世上现存的最大蜥蜴,因为嘴有毒、跑得快、皮又厚,所以一直处于科莫多岛的食物链顶端。

400多万年来一直活得平安无事,却在近几年因为曝光量的增多迎来了生存危机。

那些偷猎者为了特殊的皮革制品,把目光瞄向了科莫多龙。于是科莫多龙的数量不断减少,现在生活在国家公园保护区的也仅有五千多条了。

同是打卡圣地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出现了糟心一幕。

因为五月气候适宜,所以是登珠峰的旺季,许多登山者排队等候登峰。但是由于等候时间过长,体力消耗大、氧气不足等原因,导致多人死亡。

图源:微博

看完这则新闻不禁让人反思:为了爬上珠峰丢掉自己的性命真的值得吗?中国国家地理官博在转发这条微博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

图源:微博

是啊,人类总是想征服自然,然而除了满足人类自身的征服欲,给大自然带来的还有什么呢?只有破坏和污染罢了。

人类给珠峰造成了多大的污染呢?

据西藏自治区政府网站1月16日援引西藏日报消息称,自2018年以来,自治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8.4吨。

《珠峰清道夫》就纪录了夏尔巴人在珠峰捡垃圾的故事。

因为气候严寒,海拔高,机动车上不去,直升飞机无法飞行,所以只能靠人力把垃圾背下山。

前往峰顶的路上,随处可见奶粉罐、咖啡罐、酒瓶、编织袋、冲锋衣……

图源:《珠峰清道夫》

甚至还有遇难登山者的尸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珠峰清道夫》

在很多人无法正常行走的珠峰上,他们还要捡着垃圾,负重行走。

促使夏尔巴人自愿组织清理珠峰的原因,除了身为夏尔巴人的使命感,还有更为实际的意义:从源头治理水污染,让人们都能用上干净的水。

是的,登山者随手扔的垃圾和遇难者尸体,已经对水源产生了污染。

要知道,许多河流的源头都在喜马拉雅,一旦垃圾越来越多,污染了水源,那么河流下游的我们该怎么办呢?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最终会报复在自己身上。

人类扔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垃圾只是冰山一角,据绿色和平组织发表报告指出,全世界每秒钟有超过200公斤塑料被倾倒入海洋。

塑料垃圾已经无处不在,连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都能找到塑料的踪影。

图源:微博

有句话说:针不扎到自己身上,永远不知道疼。

在去年举行的欧洲肠胃病学会上,研究人员首次在人体粪便中检测到多达9种微塑料,它们的直径在50到500微米之间,这意味着塑料已经进入人体。

图源:picture alliance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微塑料已经无处不在。

这些微塑料,来自降解后的塑料碎片、合成纤维和塑料胶球。一些研究发现,牡蛎等海洋生物的体内有大量微塑料,全世界83%自来水样品中也有它们的身影。

人类丢掉的垃圾,正在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类体内。

而那些微塑料能进入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甚至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免疫反应。

人类自食其果的行为,除了滥用塑料制品,还有温室气体排放。

今年2月,首个因气候变化灭绝的哺乳动物被澳大利亚官方确认的消息引起热议。

图源:微博

要知道,珊瑚裸尾鼠居住在澳洲大堡礁附近的一个小岛上,这个小岛上人迹罕至。上百万年来,它们靠着岛上为数不多的植物、昆虫幸存下来,却因为近两年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气候变化,灭绝了。

然而,因为人类而灭绝或濒危的动物,绝不止珊瑚裸尾鼠一种。

美国专家直接在文章里痛诉:“全球野生动物的数量至少减少了50%以上,人类才是罪魁祸首!我们正梦游到悬崖边缘。”

气候变暖,令很多动物痛失家园甚至灭绝,人类也不可避免。

图源:视觉中国

去年夏天,因为气温居高不下,许多人中暑死亡:

葡萄牙西班牙逼近47℃,西班牙有4人因热浪死亡;

日本持续高温天气,造成5.7万人中暑进医院,70多人死亡;

韩国打破了111年来最高纪录,7月最高温达到了40.3℃,近30余人丧生;

加拿大魁北克省的高温高湿天气则导致数十人死亡;

巴基斯坦气温50.2℃,创全球史上四月最高温记录, 60余人死亡。

塑料进入人体、气候持续高温、生物灭绝加速……当人类对自然肆意妄为时,大自然的报复早已开始,没有人可以真正幸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说过这样一段话:

“地球用不着你拯救,地球温度比现在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的是,地球二氧化碳浓度比现在高十倍的时候有的是,地球都是这么演化过来的,都好好的。

毁灭的只是物种,毁灭的只是人类自己。

所以,是人类如何拯救人类,不是人类如何拯救地球。”

自然从不需要人类,是人类需要自然,保护自然是在给人类续命。

保护生态坏境已经刻不容缓,有些人,正在为此做出改变。

荷兰少年 Boyan Slat试图在海上拉起了一道长长的塑料垃圾收集拦网,利用洋流的方向,让塑料垃圾“自投罗网”。

图源:中国海洋网

智利工程师Roberto Astete绞尽脑汁,发明塑料制品的替代物。

我国明星摄影师江一燕,积极参与野生救援行动。

她多次往返非洲、可可西里等极地,躬身深入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用影像的镜头记录下这些随时面临灭绝的濒危动物。

2015年,江一燕多幅作品被选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有在大草原上欢快奔跑的大象,有成群结队的粉色火烈鸟,还有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苏丹……

后来,她将这些照片做成了“LOVE公益摄影展”

她希望尽自己绵薄之力,通过这些照片警醒着自己也警醒并呼吁更多的人树立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为更好的生态坏境做出努力。

对于江一燕来说,拍一张照片其实不难,但拍一张好照片却不容易,而照片背后的意义更为重要。

伊利发布的成长公开课系列视频中,记录了江一燕的拍照心得。

在视频中,不仅能学到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拍出不平凡的好照片,还能感受并实现“想到就去做,努力就是成长”的小目标,和伊利一起进步成长。

那么怎样才拍出好的照片呢?成长公开课会给你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又一座网红海岛关闭!朋友圈背后的它们已经满目疮痍……

是啊,好的照片不在镜头里,而是在自然里,大自然的一花一草都需要我们去用心感受。

在人类盲目追逐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保护大自然,保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的重要目标。

在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伊利一直走在前列。

伊利是中国第一家且目前为止唯一一家签署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企业与生物多样性承诺书》的企业,已经达到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2019年,伊利更是将“参观伊利”平台,升级打造成为伊利品牌独有IP资源“成长发现之旅”。实地参观旅程“成长探索之旅”“成长守护之旅”“成长溯源之旅”,招募并带领消费者全球范围实地参观体验伊利品牌的欧洲创新中心、新西兰牧场、呼市工厂,感受伊利走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品质。

趁时光正好,伊利携手国家地理,由明星摄影师江一燕作为“成长守护大使”,开启“成长发现之旅”活动,将带领大家前往伊利新西兰牧场,感受更多生态的可持续之美。

伊利成长发现之旅面向全网已开始招募,通过注册「Y-PLUS」伊利活力+会员平台,就可以参与参观之旅报名哦。

我们习惯了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忙碌,却忘了都市外还有更大的天空。人类只是地球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去认识自然,拥抱自然,保护自然。

就像江一燕所言,“地球不只是人类的,请守护我们的朋友。”

守护它们,也是守护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