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内容在读的时候不能把它单独拿出来要跟前面一章也就是第2章连在一起。如果你看过知常曰明的第2章的解读,相信你应该对此有所了解,在第2章中老子抛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无为而治

但是无为而治该怎么治呢?相信在听肯定会很疑惑,所以老子这一章就是重点的谈了一下无为而治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老子先说不该做什么:不尚贤,不贵,不见不欲。

这三件事不可以做,如果你了解当时春秋时期的现状,老子相当于当时的评论员,老子将不尚贤排在第1位,春秋末期,大家对人才的渴望已经达到了顶峰,或者说贤人的作用是越来越大,各国对贤人也是倍为推崇,形成了一种社会价值和导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子认为这种导向是错的。

君主推崇贤人的时候,那么老百姓就会往智的方向发展,奸诈欺骗等手段自然会得到蓬勃发展,民心就不再淳朴,这是乱的第1点。

那君主该怎么做呢?

老子三不为就指出这不是老百姓真正需要的,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安居乐业。所以他提出一个观点,君主应该要做。

实其腹,强其骨

这2件事情,老百姓安居乐业之后,自然就不会有很多的想法,那么他们就不会有太多的欲望。这里有两个理解上面的争议或者误区,很多人认为老子的想法是不对,让老百姓变得很傻,这一句话的意思最让人理解不透。

这是最容易被误读,也是最容易被误解的词,很多人断章取义理解成老子是想愚化老百姓。如果单独把这9个字拿出来的确有问题,但是如果放在这一章前后语境里面是很正常的。

因为社会安居乐业的时候,你的生活无比幸福的时候,你还会想着拼命去赚钱,拼命用自己的身体健康去换取金钱吗?你还会立下志向说为全人类谋福吗?他们已经很幸福了,需要你立下这个大志吗?

傻子才会那样做,你的志向自然就不会很远大,因为不需要,也用不到。

所以这里前提就是,强其骨,实其腹,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这三件事情是不需要去做。有些人把它理解成说要让老百姓变得愚昧无知,这种想法是完全错的,那是安居乐业之后自然呈现的结果。

还有一件事情要做: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因为老百姓安居乐业了,那么智者或者说贤人自然就没有什么作用,他们也不需要有什么作为,因为老百姓不需要。但是智者会变的很不安份,所以国君要限制发挥智者的作用。因为当智者失去智时,那自然不是智者了,这对于智者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因为老百姓最需要的事情就是安居乐业,其他的都是浮云。

这一章老子重点提出一个观点,那就是要保证老百姓安居乐业是头等大事,而其他的都不是。民生为本。

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自然的生老病死,这就是无为。

你对知常曰明对第三章的解释怎么看呢?若觉得有道理,你可以多去看看我写的内容。我写的内容都发在,这个好象不能说,说了估计会被通不过。君子言而有信,其中一个字,朋友们应该知道在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