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蓝导读: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究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整合孤立、分散的创新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打造更具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是以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及专业机构参与,聚焦培育新兴动能和传统动能修复,集聚各类创新资源,为广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链条服务的新型载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产业服务综合体建设的主要七种模式:

立足产业发展实际,主要探索出七种各具特色的综合体建设模式。参照浙江经验:

一、政府主导推动式

各地政府充分发挥“无形的手”的作用,强势整合区域内各类创新资源,协同多部门共同推进综合体建设。如湖州吴兴童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其作为“一把手”工程,积极引进中国美术学院等5家高校合作共建创新载体,与16家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引进MT设计联盟等72家创意设计机构,童装设计团队突破1000家,连续四次举办全国童装设计大赛,为1.3万家童装产业的中小企业提供全链条产业创新公共服务。

二、龙头企业带动式

依托行业内龙头企业,按照理事会或董事会的模式,提供全产业链公共创新服务。如萧山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依托龙头企业万向集团,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推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推广应用,目前已共建大院名所12家,开展产学研的企业335家,搭建4个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企业4687家次,解决技术难题750个。

三、多元主体协同式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服务”相结合,多个创新主体优势互补、协同创新、资源共享,探索联盟式模式共同推进综合体建设。如海宁经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立由政府部门、经编园区管委会、行业协会以及骨干企业组成的理事会,优化打造集创意设计、技术创新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载体,为海宁经编产业集群内的700余家企业提供全链条产业创新公共服务。2018年完成检测项目8.2万,带动20余家企业参与完成累计14项国家标准、22项行业标准化制定以及11项联盟标准制定。

四、公共平台提升式

以现有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基础,结合行业特点,引入创意设计、技术研发、技术交易等专业化服务模式,推动原平台功能扩充,整合提升发展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如龙泉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立集研发、检测、人才、科技、品牌、金融等功能为一体的全链条、一站式创新服务体系,取得了国家CNAS实验室资质,检测报告获得40多个国家认可,实现了汽车空调产品制造在龙泉、检测在龙泉、标准在龙泉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全创新链推进式

按照“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四链融合,打造“十要素”联动的产业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如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聚焦全球生物医药资源和创新服务要素集聚,围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生命医学工程、医疗大数据等核心领域,重点推进人才链、创新链、生态链、服务链、金融链、产业链“六链”融合,累计获得药品临床批件78个,获批上市医疗器械436件。

六、关键环节突破式

聚焦产业链、创新链关键环节,瞄准制约企业发展、产业转型的技术短板和工艺流程,集中为区域内、行业内中小企业提供统一、规范、高效的服务。如三门橡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以培育绿色新型高端橡胶产业为目标,整合生产过程中污染最大的炼胶环节,建立橡胶公共炼胶中心,着力破解“中小企业分散炼胶污染大、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

七、未来产业孵化式

通过外部创新资源、产业资源的导入,孵化能够推动未来人类社会发展变革的新兴产业,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从无到有,形成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如德清地理信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引进设立中科卫星应用德清研究院、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浙江分中心、浙江大学德清GIS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在县内汇聚了280余家地理信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左右,实现了地信产业的从零到一的突破。

据不完全统计,65个省级综合体已累计集聚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省级以上检验检测平台等各类创新服务机构2864家,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达6329家。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是围绕传统动能修复和新动能培育,集聚各类创新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业态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等全链条服务的新型载体,对于补齐产业公共服务短板、完善产业创新生态、推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