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蓝导读:

无论是组织、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在危险的丛林中探险需要险中求生。尤其是创业者,研究中经济学本质问题,是为了面对类似问题的时候,直面发展底部的深层次问题。

诺贝尔获奖者对发展的思考

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核心在于研究“经济增长”,这对于宏观层面聚焦于国家,微观层面聚焦于企业的现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只有搞清楚经济发展如何增长,才能够推动国家向更高质量发展,同时能够引领企业向更盈利的角度发展。

1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Romer)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Romer),也是2018年的诺奖得主,他提出过“内生增长理论”,是也因为这个理论获得了诺贝尔奖。

保罗.罗默(Paul Romer)有一句话,也许会解释我们在创新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他说:“解释经济差距,我们不但要研究工厂和交通设施,还必须以一样的热忱去研究’思想的差距’,以及与创造思想相关的知识生态和思想市场。

”我认为“思想”是我们快速发展的近十年最稀缺的东西,我接触过不同阶层的人,发现“想法混乱”与“思想贫瘠”的人遍地都是。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著名金融投资专家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Bernstein)

既然谈到“思想”,首先选择探究一些研究经济发展的“思想”,首先我想介绍的一位大咖,美国著名金融投资专家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Bernstein)。

这个哥们的生活应该很多人是向往的,他是美国著名的金融经济历史传记和金融科普作家。他拥有哲学与医学的双料博士学位,是一名神经科学专家和知名的公司财务理论家,因其对现代金融投资组合与公司财务报表的研究而享有盛名。

他是资产配置领域的杂志《有效边界》的编辑,也是美国普通投资者心目中的草根英雄。

3

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Bernstein)著有《投资者宣言》、《繁荣的背后》、《伟大的交易》、《投资的四大支柱》等经典经济投资著作。

到底什么才能驱动发展?

我今天探究的问题是“到底什么才能驱动发展?”

威廉·伯恩斯坦的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他在其畅销书《繁荣的背后:解读现代世界的经济大增长》一书中有其精彩的阐述。

伯恩斯坦将发明创新的前提归结为四个因素:财产权、科学理性主义、资本市场以及交通和通信技术的改善。我觉得这四个因素的总结是比较客观与全面的。

4

现代英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约翰·理查德·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

交通和通信技术,最近几年持续改善,财产权在国内讨论多年,科学理性主义在全球都是稀缺物种,但是我们可以讨论一下资本市场。

这里,我要提及一个著名人物:约翰·理查德·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是现代英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1904年生。毕业于牛津大学。

1926年获硕士学位,1932年获博士学位。 约翰·希克斯是当代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一九七三年同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一起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金。

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 Joseph Arrow)

“英国的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结果。”著名经济学家约翰·理查德·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在其《经济史理论》中曾这样分析指出,因为工业革命中使用的技术在之前就已经出现,而只有在出现金融革命后,工业革命才真正发生。

英国能占据18世纪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事实上正是源自大规模生产对金融创新的需求,令英国国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信誉,其长期公债利率一降再降,最後仅3%利率水平,银行利率降得更低(公债利率一般高於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英国在发展国债市场之後,进一步发展了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市场等等,如伦敦证券交易所。这些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廉价资金」。

6

“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

工业革命早期使用的技术创新,大多数在工业革命之前早已有之。然而,技术革命既没有引发经济持续增长,也未导致工业革命。

因为业已存在的技术发明缺乏大规模资金以及长期资金的资本土壤,便不能使其从作坊阶段走向诸如钢铁、纺织、铁路等大规模工业产业阶段,“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 约翰·希克斯,1969)。

工业革命兴起的新产业,其工业原料成本、研发成本、人力成本、厂房成本、设备成本等开支都十分巨大,如机械制造,冶金,铁路等等都属资金密集型行业,对廉价资本依赖性大。

7

当然英国的光荣革命,建立的文官制度和自上而下垂直徵税税体系以及宪政改革对约束政府行为产生了可信承诺,使得英国国会能够严格督导政府的财政支出,使私人债务清偿方面具有较高的信誉保证。

高效、透明、有序的税收体系,令新兴的工业企业免受苛捐杂税的困扰。

8

历史的深刻借鉴意义

有必要再往前推进一下历史:1623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允许设立专利权保护新发明的权利,开始刺激许多新发明的产生。

工业革命约於1750年开始於大英地区。工业革命的展开有多种原因,其中,封建制度的结束就是一个明显的工业革命导火线。

随著封建制度於18世纪初在西方消失,贵族及大地主所享有的各种特权(例如贸易的专利)也随之消失。

这些改变推动了自由贸易,形成了更大规模的市场,使工商业的发展更为蓬勃。在这种改变下,旧有的家庭式工业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贸易发展的需要,所以人们便致力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以增加产量,因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9

金融革命为工业革命注入资本燃料和动力

正如我们在前文所述,工业革命发生前,英国实际上已经历过一场金融革命(西方的经济史学家将英格兰银行的创立、公债的发行和稳固以及其他金融业的变革称为“金融革命”),金融革命不断为工业革命注入资本燃料和动力。

英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约翰·理查德·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曾经详细考察了金融对工业革命的刺激作用。他指出,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或至少不是其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结果。

10

罗伯特·索罗(Robert Solow)

世界各国都关心经济增长,企业家也关心,经济增长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之一。关于现代经济增长研究的第一次繁荣期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索洛模型(Solow)的中心结论是,在缺乏连续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人均增长将最终停止。但是,从实证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所观察到的经验事实。所以,我们不能够迷信“技术”。

11

在索洛之后,增长经济学经历了将近20年的繁荣,但却在20世纪60年代末沉寂下来。在1970年到1985年这一段时间里,经济学家们关注的重点是传统凯恩斯主义模型的失效、滞胀、经济周期的均衡理论、供给冲击以及理性预期给宏观经济学带来的影响等问题。索洛曾悲观地指出,“增长理论正在走下经济学的舞台”。

12

20c80s经济增长的研究的再次繁荣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进入了又一次的繁荣。1986年,保罗·罗默(Paul Romer)发表了开创性的论文“递增报酬和长期增长”,标志着新增长理论或内生增长理论时期的开始。

13

外生的连续技术进步,是索洛模型中长期人均增长的唯一源泉,在外部经济型的模型中,技术的扩散是由于经济的外部性,而非有意识的科研活动的结果,好像很被动的接受了技术的进步。内生增长理论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是基于创新与知识增长的,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内生化”,是一种主动融入,积极进取的过程。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知识生产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日益变得以创新为基础。这就要求经济理论作出必要的解释与说明。于是经济学家开始尝试直接将知识的产生和积累过程纳入到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之中,也就是把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在宏观经济模型中“内生化”。

15

16

在保罗·罗默(Paul Romer)1990年(发表在芝大《政治经济学杂志》上)的经典内生增长模型中,维持经济长期增长的最终推动力是不断出现的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由企业投资,在企业的研发部门中进行科研创新,而企业则最终拥有这些新技术的知识产权——专利;

专利制度实际上是赋予研发者(这里是创新型企业)某种垄断权,是对其研发努力的肯定和保护;企业在获得新技术的专利后,可以在专利的保护下,进行新技术的垄断性生产与销售,最终获得超额利润。

16

和传统增长模型的最大区别在于,在内生增长模型里,技术进步成为经济系统中的内生变量——因为有了知识产权(专利)保护,公司在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之下,会自发成立研发部门,投资于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这样的结果,和这样的诺贝尔也应该是1623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允许设立专利权保护新发明的权利,所应该呈现出的完美格局。

17

1623年距离今天,396年,但是396年前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指引着我们将创新的能力“内化”为内在的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