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活期存款能获得4%的利息,是不是非常诱人了?

这就是当下许多银行,尤其是那些没有或者网点较少的民营银行吸纳存款的神器。

包括百信银行“智惠存”、微众银行“智能存款”、富民银行“富民宝”、众邦银行“众邦宝”、网商银行“定活宝”,等等。都是火爆一时的产品。有些银行给的利率甚至曾经高过5%。

只是,如今这些产品可能要受监管严查,也许会是个停售的命运。

1、

没有一种投资理财是无风险的,这些各类宝之所以无风险,因为本质上它们是存款,被行业统一称为:智能存款。

而且这类存款有个特别明显的特点是随存随取、低门槛、收益率可观。

参考央行给定的活期存款利率,0.35%。这些产品可达到4%左右的收益,一些规模稍大的银行会利率稍微低一些。

一笔十万块的存款,利用智能存款,会比普通趴在银行活期账户多出三千多块钱呢。

那这些银行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从理论上讲,用户存进智能存款里的钱可以随时存取,但其实做的是定期存款操作,一般是五年。

而如果用户一旦要将钱取出来,银行会根据机器配置,直接在这笔存款做成资产转让给其他有存款需求的人。

会不会存在没有接盘的人呢?可能会的,那这笔资产对接给谁呢?一般都是信托来接盘。

只不过信托是银行做这笔资产转让的一个通道,最后还是银行接手。

2、

既然是存款,那就是受存款保证金保护,就是无风险产品。

因此,这类产品一度成为超越“宝宝类”货基的明星产品。许多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产品是需要提前预约才能存进去的。

只是,这么好的产品可能要面临叫停风险。

有消息称,监管层5月初召开会议,要求行业自律,清理按日均规模分档计息的活期存款产品(即智能存款)。

而且清理整顿范围不仅是民营银行,波及到整个银行业,凡是有此类产品的银行都面临清理整顿压力。

监管层叫停的理由也很正当,就是禁止各家银行高息拉存款,影响行业秩序。

以前大家靠送大米、食用油来吸引老百姓去存钱,现在直接设计成高息产品包装成理财来吸引存款,其实都是在打监管的擦边球。

而这类产品的始作俑者——民营银行,主要是囿于没有营业网点,或者营业网点有限,存款吸纳不上来,只能靠这种手段来吸引客户。

但关键的问题是,这么高的资金成本,银行是要找到能够承受的借款方来消化的。所以,你看微众银行的微粒贷、网商银行的网商贷借款利息都不低。

3、

其实,这类产品被叫停也是有迹可循的。

这几年,监管层在整顿投资理财市场,其中去刚兑是一个大趋势,你看那些银行理财产品都不敢再宣传“保本保收益”了吧。

而智能存款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却变相成为保本产品,这与打破刚性兑付的原则相背。

并且在银行支持小微企业低利率融资的背景下,银行变相哄抬存款利率价格,会造成竞争的失序。

从大层面看,很难界定这一创新是否过度、是否可持续,以及是否会对银行造成伤害。

当然,如果一旦这个盘子越做越大,用户是否能够稳妥的拿到那么高的存款利息,也是个有风险的事情。

这也不得不提,中国的金融监管审慎度很高,尤其是银行体系内的风险更是控制得严格。

只是,普通老百姓少了一款无风险产品。

不过,目前许多银行还没完全停售,有些是限定了购买额度。大家还可以趁这个时间再感受一下红利期的尾巴。

不过即便停售也不用怕,有钱妈妈会帮你找一款更合适的替代品,下周更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