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曾经私信我说,我在降服己心之前不会妄行,如能降服己心即可降服众生之心,他说或许我做不到,但总有人做得到,大道必有彰显的一天。

我当时回复说,大道一直都在,一直彰显着,只是执念太重反而看不到了。这让我想起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人生该不该有一个远大的目标。

估计很多人的反应是应该有,而我的观点:人生不该有远大的目标。

为什么?那听我细细来分析一下。

我们先看看几个历史人物,第一个出场的人物叫刘邦,汉高帝刘邦。

8年之前他只不过是一个亭长,他喜欢好酒,也喜欢女人。8年之后他成了大汉的天子,帝国的最高者。那么8年前的他有没有想过自己要当皇帝呢?自然没有了。

当时为什么他当领头的呢?因为萧何,曹参等人都不愿意当这个领头的,结果让刘邦当,刘邦当时也坚决不当,你当我傻啊,失败之后,秦法诛杀的是我们全族。最后所有人都不敢当,再去找刘邦,刘邦一横心就当了,最终走到了皇帝这个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历史人物曹操,曹操因为出身很不好,虽然他的父亲当过太尉,当过东汉帝国的最高官员,问题是他的爷爷是一个宦官,所以被世家子弟所不耻。他也只好与袁绍这等与宦官有勾联的子弟进行玩乐,年青的时候过的十分的糊涂和荒唐,据他自己说如果这一辈子我能当一个将军就好了,但是最后却成了北方的统治者。

第三个历史人物是刘备,刘备在《三国志》中记载,说他小时候说自己就想当皇帝,这纯是瞎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观其青年时期的表现,没有一点是立志想当皇帝的行为。他妈送他去天下大儒卢植那里读书,结果他喜欢声色犬马,不喜欢读书,而他的学费是别人资助的。回到家中也没有干什么正经的事情,就当起了当地的保安头目,你说他哪一点是有志向当皇帝呢?

但为什么他们都成功了呢?

我们再来看三个失败的例子

第一个历史人物就是孔子,孔夫子一生志向远大,希望能够推行周公那一套,推广他的学说,但问题是孔夫子活的如何呢?历史上描述孔夫子是如丧家之犬一样,而他的学说并没有得到有效传播,相反他死后,他的学说才开始慢慢被人接受,直到汉代独尊儒术之时才成了中华文化的基石。

第二个历史人物就是曹植,曹植这个人一生的志向也远大,他希望自己有所作为,结果他在争储之时失败了,为什么失败呢?他好酒,不守规矩,曹操让他干事又干不好,所以自然就失败了。

第三个历史人物就是李白,诗仙李白所有人都清楚他的理想是十分远大的,《南陵别儿童入京》中写下很著名的两句话: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结果呢?唐玄宗只是当他是一个玩物,而李白这辈子也没有作为,相反连遇几次横祸,如果扔开文学,光看仕途似乎和蓬蒿人相差不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他们三个会失败呢?当然有人说他们也很成功,其实他们的确很成功,但以他们的理想来判断,他们当然是失败者。

这其实就是为什么不该有远大理想的原因,其实你树立的远大理想往往就是你的执念,或者是理想状态的情况,你没有考虑到你自己的真实能力,世界的变化等等。

他们将自己的执念当作了世界的全部,他们认为只要坚持,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他们其实完全陷入自己的世界之中,根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那谈什么应变呢?

当一个人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那自然会错误连连,失败常随。

相反如刘邦,刘备,曹操等人制定的目标都是很务实的,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才能成功。

有理想是好事情,但问题是你的理想是否符合实际呢?孔子说三十而立,十五岁开始学习,到了三十岁才确定了志向,而他的志向最终并没有成功,到了五十知天命才真正明白什么是理想,那么你在很小的时候,经验并不充分,然后立下的理想你以为就是完全正确吗?

所以目标未必是正确,你还执着,哪有不败之事呢?

如果想成功,那就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去,别想太多,遇事认真完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