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导读: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在县域经济中,求贤若渴正是当前各县市的真实写照,谈及县域经济创新难点,几乎所有的受访人士都提及人才问题,包括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

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缺乏;科技人才队伍现状与创新型城市的要求还不适应;受地域环境制约,留不住人才等。如何针对县域经济的特点,在选用人才方面“对症下药”,是最为关键,需要解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留住人才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人才想要的东西

大城市之所以人才荟萃,是因为薪资高、生活便利、发展空间广阔,更容易实现自我价值,随着交通大动脉的流动,高铁的通达,县域对人才的培养和利用,迟早也得朝这个方向迈进。

进一步优化医疗、社保、教育等制度设计,完善人才激励评价机制,打破人才流动的各种制约瓶颈,释放人才这一核心资源的创新动能,从创业扶持、住房、医疗、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照顾,消除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吸引人才向县域下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新资源的集聚是创新活动得以开展的“牛鼻子”

这个“牛鼻子”怎么抓是摆在县域创新经济活动首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地域和资源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县域创新资源的汇聚的确有许多“先天不足”。“在县级层面,过去的创新大多还说学习一二线城市的做法,以人才项目引进为主要方式,但是项目结束后曲终人散,无法实现技术和人才的积累和沉淀。

”在县域经济体系中,有两种可以操作的方式:

(1)第一种,我们知道工业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按照产业园区化、技术高端化、生产低碳化、服务公共化的思路,大力推进各类工业园区转型升级。

这个过程需要让更多的技术、人才、资金沉淀并积累下来,需要建立了县域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让外部的信息与内部的信息能够联通,起到互联互通的作用,让信息平台能够联动示范村、特色产业基地、龙头企业,以远程服务终端的形式建设产业数据分析中心与产业云服务平台。

县域一定要善于借智聚力,因地制宜探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模式,鼓励柔性引才,广泛汇集和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的力量,切实通过人才智力的流动与集聚,推动县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第二种搭建适合当地产业特色的创新平台,可以搭建面向科技特派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职业农民的创新创业主体,集中打造融合科技示范、技术集成、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融资孵化、创新创业、平台服务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创新培育中心”。

要实现县域创新的弯道加速,一定要“傍创新大咖”,即傍高校科研院所,引入优质科技资源;傍发达地区,推动帮扶合作;傍创新型龙头企业,招商引智。平台与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特派员实现了稳定且紧密的合作,政府搭建的平台,可以采用择优孵化的方式,以“出帮扶资金”吸引本土人才进行培育,在在生产端,整合当地生产资源,包括企业,乡镇作坊,农户等方式,降低生产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重视、支持、厚爱本地人才,营造重才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进而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才向县域聚集。广泛邀请本籍在外企业家、专家学者等优秀人才回乡参观考察,促成在外人才、技术、项目和资本回归。县域经济引进人才,还需要围绕县里的发展需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层次按需要大力培养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为县域主导产业科技含量的提升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在县域经济,一些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行业人才明显不足,如国际贸易、金融财会、规划、法律等方面人才缺口较大;企业缺乏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在农村,农产品加工及推销、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农村经纪人、农业合作组织带头人等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缺乏带领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县域经济引进人才,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三个方面:

一是县域经济里缺少企业和高校沟通合作的平台,双方互不了解对方所需;

二是由于科研成本投入高、回报周期长,企业自身的资金实力不够,县级政府扶持资金不足;

三是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体系与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无关,造成教师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积极性不高,很多专利成果只停留在书面上。“引进一名高级技术人才每年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比建立一个科研中心的投入还要多,这对于大企业来说可能容易,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只能望才兴叹。”

县域经济可以鼓励支持域内企业以购买、入股参股等多种形式,与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共建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平台,早谋划,早了解科研院所的研究动态,才能够深入的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县域经济特点建立相关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联盟,培训中心等一批公共技术研发创新平台,以政府主导、“产学研”共建,无偿开放式的运营方式,依托全国的专业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借助其人才、技术、成果等优势,针对产业和企业发展所需“对症下药”。“按企业发展之需‘对症引才’方式,不仅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速度,还为企业节约了科研投入,使其将更多资金投入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在县域经济里面搞创新,还需要考虑创新资金哪里来?用有限的财政投入,撬动更大范围的资金投入到县域创新中来,解决钱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发力,搭建创投基金、专项发展基金支持、扶持、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参与项目研发、成果转化等等。鼓励、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科技投入。

着力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技术创新投入体系。有限的政府投入必须发挥最大效益,用于激励和引导创新,通过政府投入引导创新资金投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加大以产业基金撬动板块的力度,加快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加大对科技型企业资金帮扶力度,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资金贷款规模逐步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入,建立社会融资体系,提倡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采取股份合作制、租赁制、投标承包制等多种形式,参与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并对创新经济,打造贷款“绿色通道”,探索设立智慧银行、社区银行等。

加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渠道建设,用“互联网+”思维开展线上线下贷款营销深度融合。另外,打造一个集政策、科技、产品、中介、信息服务等综合性金融服务于一体的金融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融资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