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转载自寻找中国创客(ID:xzzgck)

作者 / 唐亚华 苏琦

编辑 / 苏琦

金句速览

  • 任何新技术都可以从两个视角看:第一是否提升了原有业务,第二会产生什么新事物。(姜敏)

  • 真正的科技应用不应该只是简单引入算法或技术,而是要把技术还原到现实生活场景当中。(柴明一)

  • 未来学习的场景可能不是在课堂上或屏幕前,而是在虚拟的真实生活场景中。(张泉灵)

  • 现在的技术可以做到提升效率、增加供给,而AI更多想看除了这两点以外还能不能创造新东西。(宗俊)

“AI能够检查小孩背诗,解放家长,但还不能解释诗歌背后的人文精神,我希望未来AI能做人类未必能做到的事。”紫牛基金创始合伙人、少年得到董事长张泉灵在燃次元沙龙上表示。

互联网+教育大潮浩浩荡荡,K12、素质教育、职业教育轮番上阵,但任凭风口轮转,AI+教育始终是创业者和投资人必争的高地。

目前AI技术已经在组卷与批改、评测与智适应、搜题与排课、AI教学与陪练等场景里初展身手。未来,随着AI技术的深化,再加上5G与VR、AR,科技必将为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基于对技术赋能教育的共识,山水创投和燃财经推出燃次元沙龙,这也是我们的第一场燃次元沙龙。燃财经、寻找中国创客主编贺树龙作为主持人,与紫牛基金创始合伙人、少年得到董事长张泉灵,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坐标学院执行院长柴明一 ,真格教育基金副总裁姜敏,创世伙伴资本合伙人宗俊等多位教育领域专业投资人,一起探讨了AI、5G将如何引爆教育。

行业人士从自身案例延展开去,试图触碰技术拓展教育的边界,揭开其中更多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下是燃次元沙龙实录,经寻找中国创客(ID:xzzgck)整理:

主持人:近几年,智能化成为教育行业的新趋势,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和教育行业的结合备受关注,不少创业公司都把赛道定位在“AI+教育”。2019年,在5G和AI双轮驱动下,教育行业智能化面临着哪些新挑战?教育类创业公司又应该如何把握新技术带来的新机会?首先请每位嘉宾举一个AI在教育行业应用的、实实在在的案例。

宗俊:英语学习有巨大需求,技术是教育的工具,可以将供需进行匹配,并创造一些新功能。我们投的一个教育+AI的公司,把录好的少儿英语学习视频,通过AI呈现出与在线真人直播一样的效果,根据学生具体反馈来提供不同片断播放,实时互动。这样通过AI可以把供给无限放大,把价格成本变得无限低,大量应用到市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世伙伴资本合伙人 宗俊

柴明一:我向大家分享在美国看到的一个虚拟实验室。在美国大学真正有级别的实验室投资非常高昂,且隐含的风险极高,这个虚拟实验室项目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模块化的搭建,构建出自己的物理、化学实验室,模拟实验室里的所有操作,现在在美国已经覆盖了超百所大学。真正的科技应用不应该是简单引入一个算法或技术,而是像虚拟实验室这样把技术还原到现实生活场景中。

从投资角度,这个项目在美国有明显的短板,因为市场有限。但如果下沉到中国K12的市场就会有很大潜力,中国很多三四线城市提供复杂的化学实验室比较难,这样的项目对于平衡教育资源,增强教育体验有很大作用。技术要真正落地到场景当中,没有场景单纯谈技术,会很苍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格教育基金副总裁 姜敏

姜敏:每个新技术的出现可以从两个视角看:第一是否对原有业务的提升,第二会产生什么新事物。通常直播教学上课后要做质监,以前需要专门找质监人员快速检测,了解老师的课程是否合格,学生状态如何。我们投的一个做编程教育的公司,自己做了技术方案,将上课视频上传到服务器,汇总出来可以知道老师讲了多长时间,孩子回答了多少问题,注意力怎么样。如果出现了低于阈值的数字系统会自动报警,再由人工质检人员切入检查。这样的技术可以运用到所有的教育公司里。

张泉灵:昨天晚上陪我儿子背诗,事实上目前AI已经能够做到,不需要我检查他背诗了,找一个小程序选好10首诗,隔5分钟我看一眼哪个字错了,AI语音识别已经非常强大,很大程度解放了家长。

但AI做不到的地方是,这首诗代表的人文精神是什么,这两首诗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能不能做知识延展。事实上这个基础是存在的,通过大型搜索技术、NLP的技术、知识图谱等,未来都是有可能做到的。

美国现在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教育场景,他们已经在使用AI做实验改变用户的学习场景。未来学习的场景可能不是在课堂上或屏幕前,而是真实的生活场景,还可以被虚拟。比如你在街头突然遇到空袭,有炸弹,但在虚拟环境中你不会受伤,这个场景可以激发出你学习拆弹的欲望。这跟今天课堂上教学生拆炸弹的方法论完全不一样。我希望未来AI能做人类未必能做到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紫牛基金创始合伙人、少年得到董事长 张泉灵

主持人: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你觉得AI能替代张泉灵这样的人类老师吗?

姜敏:从技术角度来讲,离泉灵老师描述的场景还很远。我自己从长期来看偏乐观,中期非常想找到合适的场景,短期相对审慎。包括这次寻找中国创客的教育路演,什么环节能用AI,能用到什么程度,都要具体观察。

我们现在看到AI是单点在用,什么时候能够由点到线、到面再到体,这需要不断观察和捕捉特别恰当的时机,对我们提出了非常多的挑战。投资也需要很好地把握时间点,有可能时间不到时候你没投进去,等时候到了你又投不进去。

主持人:AI技术对下沉市场教育资源的重塑,有没有预期的时间点,能让一线城市跟二三线城市拥有的教育机会相对平等?

宗俊:双师课堂这件事其实从1999年、2000年就已经在做推广了,包括真人直播。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电视的普及,网络环境土壤有了,成本也会越来越低,往下走的时间表会越来越快。

AI直接翻译过来就是人工智能,现在的技术还是人工+智能,想要实现彻底的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的技术可以做到提升效率、增加供给,而AI更多想看除了这两点以外还能不能创造新东西,比如在供需不平衡上发挥更大作用,极大降低成本等。我个人从长期来看也偏向乐观,但是不一定会很快,这取决于基础设施,需要整个行业的努力。

主持人:大家认为AI技术在教育行业落地可能面临哪些挑战?

柴明一:技术不会改变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向,只会改变我们的脚步。现在的技术不都是正向的,有些脚步的速度反而被技术牵绊住了。怎么能让负向的技术做调整,这是一个问题。在最早没有人工算法和推荐之前,我们都需要自主上网寻找,现在随着个性化推荐增多,某种程度上已经进入这个逻辑循环当中。

今年在美国的教育展会上一直提到终身学习,技术是否可以帮助我们达成这个目标,这才是真正需要面对的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都很尊重技术创业者,正是有他们的存在,不遗余力地投入资源,技术才可以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

坐标学院执行院长 柴明一

主持人:今年是5G元年,一种声音认为5G很远,大公司还没有太多布局,创业公司着什么急;另一种声音则认为,等到大公司把基础设施搭建好,就晚了。你觉得5G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

张泉灵:5G是基础设施,可以想象成更宽更快的高速公路。3G到4G催生了很多行业,5G为教育领域的大规模多人在线视频教育,留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也做培训,投诉中的90%以上都是卡顿,其中又有80%以上的问题出在用户家里的设备。随着5G、云服务的提升,技术会解决教学过程中教的那部分用户体验,会慢慢打通线上和线下,这对教育公司来说是非常大的机会。

姜敏:最起码先解决网络的延时、卡顿等各种问题。有一天坐滴滴的时候我就在想,司机师傅为什么一定要在车里,忍受交通事故的危险和空驶的时间浪费,为什么师傅不能借助5G高带宽、低延时、高稳定性的特点,在家开车,解放人力。过了几天,我看到中国移动5G展台其中一个应用真的就是远程开汽车。我在想借助5G,服务业是不是也可以变成在线的方式。

柴明一:产业跟5G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发展脱离任何一方来谈都是伪命题,5G会加速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运营效率,提升客户体验。同样产业也给5G带来内容,如果没有真正的内容和产业的支持,商业模式就无法成立。5G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先迈出第一步,在5G基础设施铺建的时候,是不是做好了准备,如何搭上这个顺风车,是企业要思考的问题。

宗俊:我们非常看好5G,能对AR、VR技术带来促进,AR、VR又会对教育有促进作用。沉浸式、实时、多人在线的体验感肯定比对着一台电脑好得多,在此基础上延伸出教育的场景和服务,非常有想象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扫码关注燃财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一篇深度报道,重新定义创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