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199个字,8张图片,预计阅读时长6分钟】

自从"西安女研究生引擎盖上维权"视频的走火,奔驰便接二连三地上了热搜。

网友的高度关注、金融服务费的披露……

巨大的信息量,让西安利之星陷入"泥潭"

除了积极解决此事外,西安利之星还将面临来自多个监管部门的调查,其销售运营的资格也被奔驰予以暂停,甚至可能被永久终止销售运营授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对于女车主而言,维权的结果是好的。

更换了车辆、退回了"服务费"、获得了补偿……

一场"维权"战争终于结束了。

但"维权"仍然是一大难题!

01店大欺客,谁说了算?

不知道是不是中国人太"和善"了,让店家产生中国"好欺负"的错觉!

明明中国消费者支撑起了很多品牌的市场销售份额,可是部分品牌只是想从中国"捞钱",却从不听一听中国消费者的"声音"

就拿奔驰来说吧!

其实奔驰车被投诉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在西安女研究生维权之前就有许多奔驰车被投诉,但是许多车主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处理。

山东的李女士去年发现自己原价购买的奔驰E300L被换过发动机的。

换句话说,在李女士购买之前,车子的发动机就已经被更换过。

不是原装的车,卖原装的价格?

这操作666啊!

甚至在协商无果后,连李女士到法院起诉,4s店都不主动联系李,解决问题。

这未免也太"心大"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7号,杭州的郑先生在杭州星宝行购买了一辆奔驰A200L。

提车当天,车子的发动机故障灯就亮了,紧跟着郑先生发现机油内沉淀着白色粉末。

第一天就出问题,郑先生当然不愿意啊,向4s店提出退换车,但毫无进展。

郑先生只能联系媒体,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解决事情。

最终,4月18日,厂家同意退车了。

可这理由未免有些可笑!

说什么"出于客户关怀",难道承认有质量问题就那么难吗?

这样的事件,网上一搜一堆。

如果是对所有消费者一样,可能是规章制度比较"严"。

可区别对待是怎么回事儿?

凭什么国外买车出了问题,你们二话不说就给退换了,甚至还有所补偿。

结果到了中国就再三推脱!

凭什么手机存在安全隐患,你们就全球召回,集中处理。

将中国排除在外!

一样的消费者,不一样的服务态度。店大欺客,差别待遇,你们可以的

02部分维权者,半途而废

遇到这些侵权的事儿,消费者当然想要维护自己的权益。

可是"中国式维权"阻挡了不少消费者前进的步伐。

"中国式维权"是典型的高成本维权。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力量微薄的公民必须耗费惊人的时间、金钱、精力,承受其沉重的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他们还必须将人身自由、人格尊严、肉体损伤甚至于生命计入维权成本。

"中国式维权"也是典型的高风险维权。即使意志坚决的公民不计成本地付出一切,维权成功的概率仍然可能微乎其微;在这种维权模式下,成功似乎成了极富偶然性的小概率事件。

比如说,为了一个十几块钱的东西,让消费者花超过产品本身价值的鉴定费去证明它存在质量问题,然后获得补偿。

但这补偿往往还没有鉴定费多。

更不用说,鉴定还要跑来跑去,办理各种申请手续,浪费消费者大量时间。

因此,消费者往往衡量了维权成本后,选择放弃。

很少有人会像下面的张先生一样,跟商家"死磕"到底

2015年3月,张先生在宁波江北利星4S店花了近百万元买了一辆德国原装进口的奔驰S320。

在购车2个月后,张先生的车子出现了漏油、功能失灵等多项问题。

4s店建议将车拆开做全面检测。

可这刚买的新车就要全部拆开,而且做一次检测要自费20—30万,搁谁身上都不乐意呀。

于是,张先生提出要退换车,但被宁波利星4S店拒绝了。

由此,张先生与4s店展开了长达4年的"拉锯战"。

张先生说,如果问题不能解决,他会考虑把车送往德国,并在当地法院对奔驰母公司戴姆勒公司及宁波利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提起诉讼。

但不是谁都有这个时间、金钱去维权的。

很多人,在各种原因之下,放弃了自己的权益,只让商家付出一点点代价就收手,有的甚至连一点点代价都没有。

让商家觉得我们"软弱可欺"!

03维权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

该站出来的时候,我们还是得站出来的!

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能看到很多维权成功的案例。

这极大地给消费者维权的信心。

比如说,宁波的陈先生于2017年花30多万买了一辆二手宝马车,结果发现竟然是辆水淹车(被水泡过的车辆),去找二手车公司交涉,对方却避而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奈之下,车主诉至法院。

最终,法院依法判决撤销二手车买卖合同,原告陈先生返还车辆,被告二手车公司返还购车款并赔偿三倍价款100余万元。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退一赔三"

对于这种就该严罚,看他下次还敢"挂羊头卖狗肉"不!

这样的事件不止一例,因偷换进口轮胎被法院判决"退一赔三",赔偿消费者270万的;有座椅改动被判"退一赔三",赔偿100多万的;有没有写清添加剂名称被判"退一赔十",赔偿消费者近万元的……(商品是退一赔三,食品是退一赔十)

拿轮胎"退一赔三"来说吧,本来消费者打算协商,让商家解决问题并赔偿5万元即可。可商家傲气呀,就是不赔,看你能拿我怎么办。

怎么样,赔偿270万的滋味好受吗?

还好消费者没有退却,草草了事,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大快人心"的时候呢!

我们对侵权行为就该坚决抵制,让商家知道消费者不好惹。

而作为一家企业,说好的"顾客就是上帝",怎么变成了"没付钱是上帝,付了钱是乞丐"了呢?

最起码,你们应该对所有消费者保持一样的态度。

留住的是信任,留不住的是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