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几篇文章中,咱们聊到了曾短暂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安德罗波夫,此人虽然在任很短,但却用一手极为凌厉的政治手段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有不少人认为,如果他能多在任两年,恐怕苏联就当真不会解体了。这样的假设我们今天暂且不谈,单纯讲安德罗波夫漫长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遭遇,看看险恶的“宫斗”是如何摧毁一个人同时又拯救一个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8月31日,列宁格勒州一边手,当时公认的实际上的苏联“二号人物”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日丹诺夫神秘逝世,其中充满了看似难以告人的秘密。紧接着,以马林科夫和贝利亚为代表的“机关派”对列宁格勒集团展开了迫不及待的清算,日丹诺夫昔日的心腹库兹涅佐夫、沃兹涅先斯基等人被解除职务——在这些老辣的狠角色面前,失去了领袖的列宁格勒派毫无还击之力。1948年11月11日,借着列宁格勒一次商品批发交易会的机会,机关派痛下狠手,把这次由马林科夫批准的活动定性为“反党阴谋”,随后,贝利亚大显身手,列宁格勒州市级中层以上的干部全都遭到裁撤。这个过程连旁观的斯大林都看不下去了,后来,根据赫鲁晓夫的回忆:“在这个时期,斯大林曾不止一次询问贝利亚,‘在我们决定如何处置沃兹涅先斯基之前,不让他工作是不是一种浪费?沃兹涅先斯基是一位真正的金融方面的奇才,我们是否应当让他负责领导国家银行?’”反正马林科夫等人不敢违逆最高领导人的意思,但手中的活却一点儿都没停下。

这次清算中出现了部分“漏网之鱼”,安德罗波夫便是其中之一,这一切要从安德罗波夫政治生涯的开端讲起。1938年,安德罗波夫被提拔为雅罗斯拉夫尔州共青团第一书记,这一年他才刚满24周岁,甚至还不是一名正式党员。在随后的若干年里,安德罗波夫稳中有升。二战期间,他在卡累利阿地区从事游击队的组织工作,在负责该地区共青团的工作中展现了十分优秀的领导能力,也因此进入了某些“大人物”的视野。二战结束后,芬兰社会民主党左翼领袖、芬兰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奥托·维里格里莫维奇·库西宁相中了这个实干的年轻人,此时,安德罗波夫已经成为了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第二书记。在库西宁的照顾下,安德罗波夫获益匪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机关派与列宁格勒派的斗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政治手段高明的日丹诺夫曾一度将马林科夫赶出中央,贝利亚也遭到冷落,眼看就要摧毁机关派,然而狡猾的贝利亚却通过一番暗中操作扭转了局面。两代集团彼此勾心斗角,此起彼伏,这场“宫斗大戏”惊险而精彩。日丹诺夫逝世后,列宁格勒派轰然崩塌,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芬兰第一书记库普里亚诺夫被认为是日丹诺夫的亲信,因此,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政坛也遭到了冲击,不少人成沦为阶下囚。万幸的是,安德罗波夫“资历尚浅”,看上去也没什么不得了的污点,因此并没有被列为重点打击对象。然而为了展现清白,安德罗波夫必须要做一件事来证明立场:他要么揭露库普里亚诺夫的“罪行”,要么跟着一块挨批。安德罗波夫心里清楚,自己的顶头上司根本就是躺着中枪;另外,库普里亚诺夫也十分看好这个年轻人,在工作方面给了他大量的关怀。然而为了保全自己,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安德罗波夫后来回忆称,这是他人生中最难的选择之一了。

我们不难想象,这样一堂课会给一个冉冉升起的热血青年带来怎样的改变:安德罗波夫大概是认清了政治场的现实,他的手段也变得犀利强硬了许多。1954年,安德罗波夫成为苏联驻匈牙利全权大使,2年后,匈牙利十月事件爆发,安德罗波夫第一时间将此事定性为“反革命事件”,要求莫斯科方面出兵镇压,他也因而获得了高层的赏识。无独有偶,在1968年苏军摧毁“布拉格之春”的军事行动中,安德罗波夫也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1979年,在他的积极主张下,苏联最终出兵阿富汗。

当年的那场危机对安德罗波夫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他的愧疚也是真诚的。然而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眼看要把这件不堪回首的往事背负一生,故事出现了大转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还抱着道德痛苦万分时,别人可能早就动手了——这是那场劫难给他上的第二堂课,或许正是从此时开始,“摧毁苏联的腐朽、不公和残酷,将国家带向真正的强大”,这样一个信念在他心底生根发芽了。显而易见的是,安德罗波夫拥有这样的志气也有与之匹配的能力,历史似乎也给了苏联机会。然而命运却对安德罗波夫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他在任仅13个月便因积劳成疾而匆匆病逝,继任者契尔年科好不到哪儿去;他留给苏联的一套绝佳的改革方案并没有被重视,错失了这个机会,苏联的烂摊子便再也没人能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