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040个字,15张图片,预计阅读时长7分钟】

萧伯纳说:“当最大的危险,即贫穷的危险萦绕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时,安全—文明最重要的基石—是不存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过去扶贫的33年、一共12045天中,改善贫困有了很大的进展。贫困人口逐年减少,贫困户标准也越来越高。他们渐渐能住上新房子、引上安全水,用上放心电......

但在扶贫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那么一两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资金困难也好、帮扶困难也是。

若要说什么问题是扶贫路上最大的困扰,那么这些扶了又扶,帮了又帮却总是扶不起的贫困户们,应该上榜。

扶不起的贫困户

印象中他们是穿着开了口的草鞋满是补丁的衣服,有着瘦弱的肩膀与粗肿的手指的农民。住在砖墙零落的泥土房,靠着破败的棉絮熬过一个又一个寒风呼啸的冬夜,即便没有富裕的条件,也是自强不息、辛勤劳累、奋力拼搏

而事实上,有那么一部分人,落到“贫困”地步的原因就是

山西一位嗜酒如命的贫困户,长期晚上喝酒,白天睡觉,直到中午懒得起来干活,家徒四壁也没有戒掉他要命的酒瘾和不劳而获的观念

不愿意吃苦的念头导致了他们愈发贫穷,而国家扶贫的福利与补贴则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懒

就像家里有个七十多岁老父的李阿斗,之前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地打工挣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评上了贫困户,再也不想出门干活了。

嫌弃帮扶项目养殖太脏,种植又太累

后来扶贫干部努力替他争取了一份保安的工作,2000多的工资加上“五险一金”,足以解决他的温饱。

结果不到三天,他就卷铺盖回来了。原因是保安要值夜班,耽误了他晚上做梦

更可气的是,在问及辞职原因时,他表示:“躺着就有吃有喝,谁愿意受打工累”

因为“躺着也能拿钱”,尝到了“甜头”的贫困户们更加不愿用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收益。

贫困是真贫困,无奈也是真无奈。

还有一些贫困户,不愿意跟着扶贫干部的脚步走,遇到过一次失败就觉得“扶贫”行不通,宁愿自己龟缩到原来一方土地里苟活,也不愿意花费力气探索新的致富之道。

而剩下的一部分“因病致贫”的残疾人与老年人,总觉得自己“不行”“不成”也“不能”。扶贫干部一遍遍地鼓励,朋友他人的一遍遍支持仍然难以抵消他们颓唐的想法

消极的人生态度、模糊的人生目标和负面的自我认知使得他们“做什么都不成”。于是人们有心想扶,也扶不起来。

身为被帮扶的对象,有人将脱贫方法与资本送到家门来,资金支持、人员支持加上技术支持,寄予希望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结果他们却懒得参与其中,只想着坐享其成,把扶贫干部当做替自己牟取利益的“机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穷志还短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光有他人相帮,自己却毫无行动,无怪乎这类贫困户五年八年还处于贫困状态,成为了“扶不起的阿斗”。

惹不起的贫困户

除了这些“扶不起”的贫困户,更有一些贫困户“理直气壮”、“以穷要挟”,直令扶贫者们大呼“惹不起”

贫穷不是罪,可是,把贫穷当作威胁他人获得“好处”的工具,这就不仅仅是物质补贴能解决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村民争着当贫困户,而当上了贫困户的村民把自己当做“香饽饽”

贫困户满意度是这些扶贫调查中一项重要的标准,而到底满不满意,贫困户们说了算!

于是这些身处于生活困境的贫困户们,努力地去薅社会主义羊毛

没米没面了,就向扶贫干部一声讨要,家里面没肉了,就申请要鸡鸭鹅群,住的地方太破旧了,想要申请占个房子,还有两亩地没有犁,要求扶贫干部上,甚至年过三十仍然打着光棍,连媳妇也想从上头分配一个

而一旦要求没有立刻满足,就开始破口大骂,并且以向上级打报告威胁

电话诉苦、迎检瞒报,以满意度作为挡箭牌威胁帮扶干部。

穿上了“贫困户”这件外衣,就好像获得了“免死金牌”,无论如何撒泼打滚、心机无赖,剩下的人也只有无可奈何

他们不仅不以“因懒致穷”为耻,反而以此为喜——我穷,我穷的有理,我穷的有底气,我穷,我还很骄傲。

以因穷而得到补助而荣,以因“贫困户”身份“威慑”住了帮扶人员、获得微小而窃喜,妄图一直保持在贫困标准内,拿着国家的补贴,过着“悠闲”的生活。

如此短浅的目光,顽固的思想,实在是令人不耻。

思想落后是扶贫路上的绊脚石

对于这些贫困户来说,最可怕的不是物质短缺,而是精神短视

而他们成为如今的模样,是观念落后导致贫穷,还是贫穷导致了观念落后

其实,贫穷与观念落后总是相伴相生,很难去界定到底谁是谁的因,谁是谁的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曾国藩世代耕读之家,因为努力读书,那一代出了曾国藩这样的大人物,但他成功也离不开之前几代人的辛勤劳动。

他们身处于偏远地区,无法接收到外界的信息,少之又少的见识,远低于平均水平的文化教育以及扎根于脑海的传统文化令他们认知浅薄,只为了眼前的小利而沾沾自喜,并且难以做出改变。

而不改变,同样会导致信息闭塞,文化教育的缺失以及与外界的断隔。

观念落后,不愿努力,继续贫穷,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想要扶贫有成效,在脱贫后不至于出现“返贫”现象,就得打破这个怪圈,从观念入手

人的惰性需要约束,“白要”想法需要移除。唯有打破固有观念,破除懒散思想,才能让扶贫有真正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