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故事与人物

“盲人音乐家”阿卡什被小屁孩欺负,马路上偶遇苏菲小美女,苏菲将他送回家后为了看美女究竟长什么样子,他取下了伪装盲人的隐形镜片,之后被苏菲邀请去餐厅弹钢琴,在餐厅结识了过气老明星普拉默。

某天,阿卡什被普拉默邀请去家里为他和妻子西米的结婚纪念日单独弹奏,亲眼看见了被杀死的普拉默和他的妻子,以及其情人,当阿卡什以盲人身份成功脱离险境,纠结一番决定前往警察局报案,没想到警官竟然是西米的情人,于是隐藏事实,蒙混过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好景不长,普拉默的葬礼上,西米的邻居老太太告诉警官她看到的实情与西米陈述的口供不同,于是西米杀死了老太太,来到阿卡什家里试探他是否真的瞎,阿卡什被识破,吃了西米带来的东西被真的弄瞎了,小女友苏菲同时找上门来,误会了西米与阿卡什有私情,看了小屁孩录的阿卡什能看见的视频,愤怒离去,健美警官在西米的刺激下,决定亲手杀死阿卡什,阿卡什慌乱逃亡晕倒在地,竟是被倒卖器官的医生团伙救了,以医治眼睛为由将其困于郊外,准备割其肾脏,手术台上,因湿神婆和巨款破除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人联合起来绑架了毒蝎女人西米,勒索其情人警官,最后画有湿神婆图像女人的儿子死了,自己拿到的钱竟全是白纸,医生死了,西米死了,反正阿卡什在欧洲某地遇见了苏菲,以盲人身份跟苏菲讲了他如何逃亡的故事,再次获得了苏菲的同情,但影片结局,导演告诉观众,其实阿卡什是能看见的,影片结束。

因此这个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关于一个盲人艺术家如何专注骗人、获得欢呼与掌声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影片的叙事细节

首尾呼应式哲学拷问

电影开片是一只患有眼疾的兔子被猎人追杀,当兔子逃亡到路边,画面全黑,只留下一声枪响和撞车的声音,留下悬念。随后主角阿卡什拄着拐杖开始介绍自己,他是个盲人,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但也有许多好处,比如看不见,他能更加专注音乐,对艺术家来说,专注尤为重要。而在结尾的时候,我们看见,是枪声只是吓坏了兔子,翻车的就是蛇蝎女人西米。而结尾处,阿卡什手上拄着的拐杖,竟是那个兔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究竟真实故事里有没有兔子,是先有兔头拐杖还是先有兔子,兔子代表着阿卡什还是阿卡什给自己设定的残兔形象。有时候谎话说久了,会连自己都信的,有时候示弱尝到了甜头,会假装上瘾的,对于阿卡什来说,因为盲人的身份,他获得廉价房,获得小美女同情,获得善心人帮助,还贩卖盲人钢琴演奏的情怀谋取福利,他专注地扮演盲人的角色,活在自己设定的残疾艺术家的形象里,到最后,他带着黑色墨镜,用兔头拐杖潇洒地扫开易拉罐,此时地他,连隐形镜片都不需要了,他已经习惯了这个身份,眼睛能看见世界的一切,心却早就迷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棵像肝脏的树

影片开头几番提到,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肝脏,好多集听着这句突如其来又反复强调的台词感到甚为诧异,而后阿卡什被绑要被割去的却是肾脏,影片结尾处,那颗长得像肝脏的树,也发人深省,那为什么说生命是肝脏呢,肝脏的意向究竟蕴含的是什么呢?

百科上说,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内脏器官,是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器官,是人体的化工厂,扮演着去除毒素、储存糖原、分泌性蛋白质合成等作用,是承担并维持生命、免疫、凝血等的重要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以上关键词来看,如果一个人失去了代谢功能,也无法扮演去除毒素、储存糖原、分泌性蛋白质合成等作用,就如同生命没有了源动力,当人受到诱惑时,他无法剔除,当人面临选择时,也无法分别善恶,当人累积杂物时,也无法代谢新生。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肝脏,简单点说是代谢式成长,疯狂点说是循环式恐怖游轮,生活是反复的,时间是单向的,而生命,是需要不断矫正的,毒素不息,代谢若止,深渊将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故事线性叙事中,医生拉着阿卡什开过了那颗像肝脏地树,但是在阿卡什向苏菲解释的时候,却是在那棵长得像肝脏的树下停的车,医生被西米杀死,西米放过了阿卡什,暗示着其中的矛盾性与阿卡什的谎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的湿婆神力

是什么拯救了阿卡什?是湿神婆还是1000万。印度版的《调音师》,保留了主人公假装盲人的身份,以及误闯谋杀现场的开头,在叙事以外,总是提供着第二层,第三层信息,让观众乐此不疲地去解析信息,探索人性的黑暗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湿神婆是印度教三相神之一,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的双重性

格,若要细致分析片中人物,似乎都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极端的恶,最坏的恶毒女人西米,也不过是一步步被逼上连环杀手的路,最善良的苏菲,到最后也说出了以恶制恶的话,连单纯的小孩也是个爱钱、调皮的小家伙,导演似乎在借湿神婆的形象告诉人们,是善是恶,连至高无上的神都没法回答,凡人怎么会有结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句话说:那些德行从无亏损的人,他们的美毫无生气。

导演似乎用这样一个故事传递给观众的,不是结论,而是启发,阴影无处不在,诱惑如影随形,拥有一个好的肝脏,人才能更好地代谢掉骨子里的毒瘤。人是会变的,但愿向往良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