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代的皇帝来说,他的使命不仅仅是自己在位的时候把国家治理好,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他来做决定,那就是选择继承人的问题。这个决定如果做得好,江山可以得以延续,统治也会越来越稳固,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将皇位传给他的先帝们。反过来说,如果做了错误的决定,后果可能是他难以想象的,轻则国脉不稳,重则迎来亡国。

历史上就有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所以任何一任皇帝在即将退位的时候,都会非常慎重地选择太子的人选。对于明朝的朱棣皇帝来说,他的生平经历足够辉煌,可是在继承人人选的问题上,他也犯了愁。

朱棣通过一系列的战争终于当上了皇帝,从被父亲看不上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夺得皇位,在他自己看来这是一件很有光彩的事情,所以他也立志做出些大的成绩,让曾经轻视他的人都看看自己的本事有多大。可是就在他立下雄心的时候,他最大的心病慢慢体现了出来,那就是自己的年纪越来越大,下一任皇帝该传给谁他始终没有想好。

本来,按照规矩他的第一个儿子朱高炽理应是最佳人选,可是他一看到这位儿子的模样就非常生气,因为身材矮小不说,还非常肥胖,走路的时候也有些残疾,甚至需要让太监扶着走路。朱棣是一个喜欢打仗的皇帝,他实在不想把皇位传递给这样一个无论形象还是才华都不在线的儿子。

相比之下,他的第二个儿子更加讨他喜欢,那就是朱高煦。此人长得高大威猛,并且喜欢打仗,在父亲建立伟业的过程中他立下不少功劳,甚至还在最危难的时候救过父亲的命。有过如此的战功,再加上外在条件很受父亲的欣赏,朱高煦多次得到父亲的允诺,希望他能够继续为国家效力,等到他的大哥因为身体不好退位的时候,就将皇位让给他。得到这样的承诺,朱家老二更是非常拼命地在战场上拼杀,可以说朱棣能够当上皇帝需要感谢他的这个儿子。

但是在一切稳定下来之后,朱棣却发现这个问题并不好处理。因为朱高炽的身体状况没有出现恶化,反而还因为自己的身份得到了众多官员们的支持,毕竟这些官员都不傻,他们也知道按照规矩,朱高炽会接任成为皇帝,所以都表现出来对他的支持。朱棣也知道立长子为太子是应该的,不这样做的话可能会导致混乱,甚至出现一些想象不到的事情。可是他依旧不想妥协,还是一心想着让老二接替自己,因为他从心眼里就喜欢自己的这个儿子。

拿不定主意的朱棣向身边的亲信寻求建议,当时的首辅解缙听到皇帝的心事以后,直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让长子做太子是一直传下来的规矩,现在您的长子那么仁孝,各位大臣也对他评价比较高,如果你就这样废了他,可能会引起争端,一旦开了这个先例,恐怕以后再也没有安宁的日子。”朱棣依旧不死心,他询问是否可以让朱高煦上位,对方直接答道“好圣孙”。这几个字一出,朱棣终于明白了,于是写下诏书立长子为太子。

原来,解缙说的这几个字指的是朱瞻基,他是朱高炽的儿子,此人非常优秀,朱棣一直把他作为隔代的继承人来培养,其能力比父亲强出很多。正是因为他的父亲能够当上皇帝,日后大明的江山才会由他来掌舵,后果也验证了朱棣他们没有看错人,此人在位期间的确做出了不少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