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大一学生王林涛在上《土木工程概论》课时,注意到老师所讲桥梁的建造和使用周期的问题:桥梁在设计之初,是根据当时城市的规模、交通的发展而建造的,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大、人口增长,若桥梁不能满足很好的通车率,必然面临拆除重建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要涉及时间、选址和成本的投资。

“能不能通过对桥梁的改造,解决通车率的问题?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最初建桥的时候,选址是经过反复论证的,建造时间需要2-5年左右,就这样拆了,浪费非常大。”王林涛脑子里出现了一个构想,他把构想画成草图,然后在互联网上查看了大量的桥梁建筑图,进行论证。

确定方案后,王林涛联系了专利申请代理公司,他想对自己设想做个验证,同时也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他提交了《技术交底书》、草图、相关辅助材料,经过同类型专利检索、专家论证,最终顺利通过,拿到了人生第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专利证书》,那时,王林涛才是一名刚走进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专利证书里的设计图,王林涛讲述了他的构想:在旧有桥梁上,对人行道进行改造,移动到桥梁主体结构的上方,供行人通行。原来的人行道改为应急车道,如果桥梁上发生交通事故,可以通过应急车道进行分流,避免交通拥堵,进一步提高了桥梁的通车率。听他讲完后,大家会觉得这个构想并不是很难很复杂,但是有多少人会像王林涛一样,遇到问题会去思考解决办法,并且付诸行动。

大二的时候,王林涛看了中央电视台《超级工程》栏目,其中有一期介绍了上海中心大厦的建造,上海的地形大部分是松软的土地,要建造上海中心大厦那样超高层的建筑,如果地基不牢固,地震来临时建筑体会晃动,有可能导致建筑体倒塌,所以必须垂直打入桩基础进行地基的加固。

“但是,地基的桩基础都是垂直打入,成本耗费很高,在整个建筑施工的工程中,地基的处理占到整个房屋建造成本的30%。可不可以改变原有的方式,在同样加固的基础上节约一些成本?”王林涛脑子里又有了一个构想:垂直打入的桩基,数量太密,可以改变为保留中间的部分垂直排列,然后边缘采用倾斜打入,既减少了桩基的数量,又节省成本,对地基的固定仍然可以达到同样的标准。

王林涛又进行了专利申请,依然是顺利通过,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这是他的第二份专利证书,这份是对技术上的保护。王林涛说:“很多人都会有很多构想,但都只是想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让自己的构想变得有价值。”

高考填志愿时,王林涛原本想学金融方向,因为听说工程造价未来的就业和发展会很好,就填了工程造价。虽然是一个从未接触的领域,但是王林涛学起来并不吃力。课堂上他认真记笔记,课后整理复习。他喜欢思考,每次解决遇到的问题后,他就很快乐。课余,他也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比赛,考证,追剧。用他的话说,他不是大家想象中学霸的样子。同学们遇到专业的问题,会去找他讨论。据说在实践练习期间,他在宿舍都不敢关门,“很多同学会来找我讨论,我住在宿舍最里面,来回开关门有些浪费时间”他说到。

王林涛偏向于多方面发展,目前比较喜欢去钻研应用技术、数据模型、网络智能化建造、智慧施工等,他想通过改变目前工程造价传统、粗放的工作方式,引导其往智能的方向去发展。王林涛花费了很多时间去研究BIM(建筑信息模型),结合他实习期间的经验,他撰写的两篇论文都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发表在《中国房地产业》上、《BIM能给造价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发表在《工程技术》上。现在大三的他,在学校里也获得了很多荣誉,2018年,他还获得了国家级奖学金。

即将迎来大四的专业实习,有很多单位都向他发来了邀约,其中包括湖南省建筑设计院。王林涛说:“湖南省建筑设计院要求特别高,学历必须是硕士,而且要老八校的学生。我提交了几次申请,前几天收到他们的回复,让我去实习,我觉得很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自己的缺点,王林涛说英语不太好。为了能提高自己的英文口语、写作、阅读等能力,体验一种浸入式的英语学习,全面发展,今年王林涛参加了学校的微留学项目——英伦大学堂,本月26日将前往英国学习。他说,想去国外发现更多不一样的东西。希望王林涛在国外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文图: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