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小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对一些事情有着非常深刻的记忆。每年春天,都会有人来村里赊小鸡。还没见到人,就能听到他们拉开嗓门就像唱歌一样喊:“赊~~小~~鸡~~来,赊~~小~~鸡~~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赊小鸡”,其实就是养鸡场的工作人员,每年春天,骑着自行车,载上三到五层的箩筐,箩筐里满是刚孵化出的小鸡苗,走街串巷,把小鸡崽赊给农家,用本子记好账,到秋天的时候再来结账。
那个年代公鸡、母鸡是不一样价钱的,而刚刚孵化的小鸡普通人是分不出公母的,所以有了先赊给小鸡,做好账本,等到秋收后,卖家再来收账,那时母公已一目了然,通常母鸡的价格是公鸡的一倍。年代,生活条件虽然很穷,但社会风气非常好。人与人之间彼此真诚,没有人会欠商贩的一分钱。
赊小鸡的商贩只要一停车,最先吸引过来的就是小孩子。箩筐打开时,熙熙攘攘的小鸡可爱极了,小孩子都会忍不住的用手去摸。孩子们还会调皮地学着卖力吆喝:“赊小鸡喽——赊小鸡呦——”
箩筐里满满的鸡崽,绒绒球似的,张着黄黄的小嘴,发出“叽叽”细弱嘈杂的叫声。小雏鸡一边鸣叫着,一边拼命往边上挤,煞是可爱。伸手摸触,非常柔软舒服。
那时候母鸡两毛,公鸡一毛五。农户与商贩谈好赊法后,便围着箩筐像一群小鸡一样叽叽喳喳地挑选。商贩也会很认真的为顾主推荐哪一只是母鸡,那一只最健康。大人在挑选小鸡崽时会抓起小鸡看看屁股,来分辨小鸡是否健康。
如今回想”赊小鸡“行业,只不过是当时淳朴的社会风气下,应运而生的一种经营模式,无可非议。可不经意间反映出了一种社会模式,客户与商贩之间彼此信任,彼此放心。
现在“赊小鸡”的行业已经成为一代人的回忆。“赊小鸡”行业的消失,并不是现在农民没人养鸡了,而是现在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彼此之间的信任。与其说是“赊小鸡”行业的消失,不如说是诚信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