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个案例,是小主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家的模样》里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很棒的案例,更让我开始思考,家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分享给你,希望也能对你有所启发。

空间,是生活的容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年多来,只要人在家中,我总是不断地、如泉涌般时时感觉到幸福”叶怡兰如是说。

决定对已居住近20年的小宅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她很是下了一番决心。

小屋长期的居住和使用,管线、设备等早已破损不堪。

在这20年间,她的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由一个上班族转而在家工作者。这让她对生活模式、对家、对设计有了更加成熟理解和想法。

再加上仅仅96㎡的小家,空间、收纳、功能的严重不足。

在2012年11月,她终于下决心开启这个庞大而漫长的全面改造翻新计划。

明确了自己对家,对未来的愿望,对生活的追求,她对小宅的改造设计也尤为细心和苛刻。

在与设计师进行多次漫长而细致的交谈之后,经历了平衡需求和功能,理想和现实的取舍,最终确定了基本的空间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厨房中岛为整个家庭的核心部位,客厅、餐厅、起居室、和卧室都做了让步。

改造后的小宅,从原本的“回”字形平面改为从中一分为二的格局。明与暗,公与私明确区分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厨房、餐厅、书房、起居室一律朝南的设计,离不开叶怡兰对光、影、景的追求。

“空间,是生活的容器。当这容器能够确实呼应、合乎我们的需求与愿望,生活才能真正有滋有味、自在自得。”

厨 房

拥有一座中岛式厨房,是叶怡兰一直以来的梦想。

Before

改造之前的厨房偏安西南一隅,仅仅与餐厅相连之处,有一方小小的台面。

平时只能用来泡茶,分担一点台面的收纳功能,连个“岛边儿”都没沾上。

After

这个长2.7m,宽1.2m的厨房中岛,叶怡兰称之为“贪婪之岛”

改造后的中岛是厨房的核心,也是整座住宅的核心。

由于工作原因,叶怡兰平时大部分的时间都要待在厨房里。足够大的台面,不仅承担了一部分日常办公的功能,还成为朋友们小聚最为留恋的场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岛面朝南面,正对着窗外的风景。累了,抬眼就有美景相伴,做菜也不会觉得无聊烦闷。

中岛背对的台面上,放着微波炉、电水壶等小家电和泡茶的小工具。台面上的置物架,则放满了叶怡兰喜爱的茶具。

中岛上方的双层吊架上,挂着叶怡兰精心挑选的厨具和餐具。

在下决心改造完全开放式的中岛厨房之前,叶怡兰也有过如何排除油烟问题的担忧。

随着年龄的增长,做菜一年比一年清淡。接触开放式厨房住宅的增多,也给了她很大的勇气和信心。

当然,必要的设备还是不能少的:她选用了最大排风量,搭配直径20cm风管的排油烟机型。一年下来,除了偶尔的煎炸浓味烹饪,大致都能不留一点味道。

书 房

作为一个爱书之人,叶怡兰“整个人,整个人生,就是这些书所支撑起来的”。

Before

改造之前,书架空间不足,两千多本藏书,堆的到处都是。

After

改造之后,在厨房和书房之间设置了顶天立地的双向书架。

由于叶怡兰经常边工作边做菜,需要厨房书房两边奔波,遂拆除了书架中间的搁板,让书房和厨房彼此通透。

书房内的搁板,也承担了一部分的储物功能。

搬家之时,她下决心遗弃了大半的书籍。剩下的藏书悉数上架后,仍显得从容空荡,让叶怡兰欣喜不已。

起 居 室

家中最主要的活动与相聚空间,究竟是“客厅”还是“起居室”?

在长达一年的改造过程中,叶怡兰对自己已有的生活方式,对家的看法,对未来的追求,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思考。

所谓的“客厅”,其实经常使用和还是自己的家人,而非客人。为何不妥帖地照顾好,自己在这个空间里的需求呢?

确定了这个理念,起居室的设计便以考虑自身的舒适为主。

起居室被安置在了小宅的东南角,放弃了以往四平八稳的客厅模式,尺寸和陈设以简单小巧舒适为主。

沙发紧邻窗畔,日日能与光与景相伴。沙发采用双向设计,就餐娱乐两不误,

特意定做的高20cm的茶几,让小小的空间不生压迫感。

餐 厅

厨房正对着的,便是餐厅。紧邻窗畔,在品味美食的同时,更能欣赏美景。

起居室和餐厅连成一气,就餐时间也常常成为叶怡兰的电视时间。感官和心灵能够一起充实。

卧 室

“并不是每个房间都适合晴光灿烂”。

Before

改造前的卧室为明卧。虽有美景可赏,每逢早上,刺眼的眼光总会影响睡眠。

After

改造后的卧室为北向,没有阳光和景观,反而更加安静隐秘,再也不用担心阳光影响睡眠的问题,

浴 室

小小的浴室,也要兼顾功能和舒适。

尺寸刚刚好的浴缸、独立的如厕空间、电热毛巾架、冲洗式马桶、兼具盥洗和梳妆功能的台面。方寸之间,也能带来极大地舒适度。

风 格

“风格不应由来自外在的硬取强加,而是从生活里,人生里自自然然领会,然后绽放”

有“恐色症”的叶怡兰,从不刻意追求特定的风格。她始终的钟爱,便是简、静与留白。

从旧物店淘来的樟木箱和温莎椅,相信它们也能陪伴自己到老。

书和花是最美的装饰品。最爱的,便是这纯真、质朴、自然的本色。

生活物品也要经过精心挑选。如若没有安静朴素的样貌,宁可缺少也绝不买进家门。

“家的温暖,并非来自色彩上的缤纷,而是,此中人与生活的丰富、深度与厚度。”

收 纳

“收纳此事,真真足够就好。即使略有不足,也往往成为一次修行,砥砺自己能够一次次及时面对、正视人生里生活里居家里真正的轻重缓急,不为无谓的贪婪软弱所限囿奴役。

关于收纳,叶怡兰独有一份自己的心得体会。

叶怡兰家里很少用纯粹美观的装饰品,她认为:寻常的生活对象才是最美丽的风景

“舍”是最好的收纳。两千多本藏书断然割舍一大半后,整个人也变得轻松不少。

少即是多”,收纳空间并非越多越好,够用就好。不足之处,也是对人生,对欲望的一次自我历练,让自己思索,何为生命之重,何为自己珍视的生活方式。

懒惰乃人之天性”,物品的布置应根据生活习惯,尽量伸手、弯腰、最多转身可得之处,才能一劳永逸。

对家的憧憬和愿望,对细节的苛刻和雕琢,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诘问,都是她对认真生活的执着。

家的模样,是生活的模样,亦是心灵的模样。

作者:叶怡兰,台湾饮食旅游作家。

家的模样,就是生活的模样。不论怎么改造,家的第一要义,还是要让自己住的舒服。

在打造自己的小窝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需求。

空间,只是容器。容纳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如何对待家,家便如何对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