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资本主义的欧洲,迅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给社会带来巨大变化。大都市里集聚了众多人口,广大劳动者创造的财富落到少数人手中,贫富的悬殊令敏感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难以忘怀,他们把目光转向身边发生的现象,把新的现实化成作品。他们如实地再现了当代社会的种种情景,使以往难以闯入文艺殿堂的现象涌了进来,扩展了文艺的地域。这批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创作理论和实践,构成了现实主义的潮流。以风景画为主的巴比松派的出现,反映了一些画家希望通过自然风光的描绘,寄托他们民族的情感和向往自由的理想,用自己的作品揭示社会的矛盾 和不公,表现普通人和他们的生活,颂扬他们心灵中的美好东西。

19世纪,法国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三位画家库尔贝杜米埃米勒,他们反对古典主义的典型化、理想化,也反对浪漫主义的激情和夸张,排斥神话、宗教和寓言题材,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作为主要表现对象。打破了过去以为能够入画的只有高贵的东西、高贵的人,一般平民百姓不能入画的传统,常常直接刻画当时各阶层人物,描写他们的生活,反对美化和粉饰现实,力主如实、客观地描绘所表现的人物和事件,尤其是社会底层人物的不幸生活。

19 世纪中叶现实主义绘画普遍出现在欧洲等地,成为继浪漫主义之后的又一重要现象。巴比松画派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以新的精神开辟了法国民族风景画的道路,而且成为后来印象派风景画的直接的先导。

库尔贝19世纪40年代初期开始创作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1848年6月参加工人起义,1849年创作《打石工》,1854年创作《筛麦妇女》,1855年创作《画室》。1855年巴黎举行万国博览画展,库尔贝的作品被拒之门外。60年代投身革命斗争,对劳动人民的贫困艰辛非常同情,1871年巴黎公社期间,被选为公社委员,并任艺术家协会主席,公社失败后被捕入狱。1873年流亡瑞士1877年在贫困交加中客死异国他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库尔贝》

《打石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筛麦妇女》

《画室》

杜米埃,创作了约4000张政治讽刺画和社会风俗画。他的作品直指时弊,积极投身到社会之中,把握时代脉搏,赋予那些最普通的题材以宏伟、壮观积极向上的思想。1834年创作石版画《1834年4月15日特朗斯诺宁街的屠杀》,1854年至1856年创作《三个律师》,1858年创作《洗衣妇》,1862年创作《三等车厢》,其间被判刑和罚款。长期被政界压抑,同时又受到艺术界中部分人士的贬低,说他仅仅是一个描画社会低等题材的非正统意义上的漫画家,意在否定他艺术的思想性,然而,杜米埃仍然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尽管他终生贫困多难,晚年患严重眼疾,双目失明,却一直在黑暗与困苦中探索着。

《奥诺雷·杜米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个律师》

《洗衣妇》

《三等车厢》

米勒,一生几乎都在农村度过,过着一种农民生活,对农村生活和农民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他说“我生来只知道土地,将我在土地上劳动所见所感,都忠实地表现出来。”米勒生活贫困潦倒,亡妻的打击和穷困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买不起画布,就在一张画布上重复作画。有一次为了把吃的东西留给孩子,他竟两天没吃东西。1849年迁居巴比松村后一直到他去世,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光线暗淡的小屋子里作画,他的生活异常困苦,1853年母亲病重直到病逝,米勒因没路费而没能去见母亲一面。但是这些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酷爱和追求,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歌颂农民的作品:《播种者》《针织的牧羊女》《看护羊群的牧羊人》《坐在岩石上的牧羊女》等,尤其是《拾穗》《晚钟》《倚锄的农夫》歌颂农民,揭示农村生活的重大意义,以激起人们对农民的关切。

《让·弗朗索瓦·米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播种者》

《针织的牧羊女》

《看护羊群的牧羊人》

《坐在岩石上的牧羊女》

《拾穗者》

《拾穗者(其一)》

《晚钟》

《扶锄的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