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大学副教授的职称,改行当菜鸟驿站的站长,江贤俊最近有些火,他挑战了二个常识:一是年龄,45岁的年龄应该不是再创业而是守业的年龄,虽然有创业成功的,但概率很小,风险很大。二是从象牙塔到快递员。

第一点很多人尚可接受,第二点很多人就接受不了,接受不了的原因是习惯性思维在,快递员变成大学教授会成为新闻,而大学教授变成快递员也会是新闻,原因很简单,两者职业差距太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贤俊先生作为英语副教授转行自己给出的理由是:教了25年,疲倦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讲课时看到那些趴在桌上呼呼大睡的学生,没有成就感,给人送快递,感觉自己被需要,这就是成就感。

很多人看出了悲伤,特别是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有人说难道做教师就没有成就感吗?当教师没有成就感只能折射出教师身份的尴尬,教师每天要备课,上课,改作,辅导,还有与各种各样的“表叔”打交道,这日子真不好过。

也有人看出了惋惜,好好的国家栋梁之才你居然去送快递,那不是浪费人才吗?

知常容很佩服江贤俊站长的选择,而且很乐意看到此事,他的一小步是职业平等的一大步,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职业不该分高低,但现实呢?

对江先生的辞职不能理解的朋友冷静地思考一下,一个大学副教授改行做快递员,你无非是觉得这两个职业相差实在太大了,一个在印象中就是高高在上的,负责知识输出的。另一个职业却是每天与人打交道,而且还要承受客户的谩骂和白眼。这两者社会地位完全不同,虽然快递小哥已有三百万之众,但习惯性的认为他们的职业并不怎么好的大有人在。

正因为他们之间的巨大身份差距才是这个新闻成为焦点的主要原因。你遇到一个问题,有两个人帮你出主意,一个是快递小哥,一个是大学副教授,他们对一件事情的判断和结论,你觉得你会更相信哪一个说的?很多人会选择大学副教授。在不论解决问题的效度,你作出的选择相信由于大学教授的身份可以让你有所偏向,这就是职业的巨大差距带来的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家长为什么拼了命一定要让孩子往大学挤,往重点大学挤,挤的除了未来的收入外,更重要的是社会的地位。知常容常常在视频上看到很多网友为流浪汉,农民工兄弟持书本读书点赞,觉得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甚至一个阶段一个乞丐站在江边的照片都成了热点。如果你内心真没有职业贵贱之分,你会如此受到感动吗?如果这个不是农民工而是白领,你还会去点赞吗?

冷静反思一下,看似对他们的佩服,其根源还是在于始终认为职业是不平等的,是有巨大差距的。当到了现实中遇到这样的情况或许表现可能就会在视频上截然相反,你可能会当面赞美那个看书的白领,而像看稀有动物一样去看这个看书的流浪汉。

每一个人希望职业是平等的,而每一个都拼命往好职业去挤,动力在于内心是确认职业的不平等性,而这一次江贤俊先生,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他已经有了固有的人脉,社会地位,他这种做法肯定是对自己的原有的社会生态一种否定或是一种破坏。知常容相信他说的原因,因为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如果不是这种被需要,这种成就感的推动,哪有动力如此呢?哪怕你去办个英语辅导班都不会让大家这么震惊。所以他实践职业没有高低之分,他的力行,这难道不令人感动?这难道不令人开心?这难道不是社会之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舆论也在宽容

1982年7月,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因跳入化粪池营救一位不慎落入池中的老农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张华舍身救人引发了一名大学生救一位老人而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值不值的大讨论。当时有人觉得值,有人觉得不值,争议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到了现在可能还会有争议,但争议会少很多,很多人觉得生命是平等的,他不应该受到身份的差距的影响。这个变化从1982年到现在历经37年之久。

1985年来自西安的陆步轩以长安区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北大,这绝对是天之骄子,因为在那个年代能进北大的都是人中龙凤。2000年媒体报道这位才子居然操刀卖起了猪肉,因为在人们习惯性的思维中,屠夫和北大学生这本来就是完全不可能融合在一起的身份硬是在陆步轩先生身上融合了。2003年媒体一报道,迅速成热议的焦点,而且是热点中的热点,持续了很久。

绝大多数的观点是惋惜,认为这样不应该,当然也有人指责这是高分低能,进而指责教育上的问题,也有人指责用人制度,人们的好奇让陆步轩先生也因此成了当时的网红名人,上了电视报纸和杂志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江贤俊先生辞职并没有引起多大的热议,是因为现在热点太多了吗?我想并不是,是因为现在的舆论在进步,在宽容。多元化的选择本来就是应该,而很多人抱以极大的尊重此事这本身又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他还获得妻子的支持,相信也得到其他家人的支持。

不止是网络舆论被的宽容,而且真实舆论也接纳了这种情况。如果现实舆论不接受这种情况,相信江先生就算有这样的勇气也未必能走出那步。人在社会上除了自己还有家人,所以这又是一件可喜的事情。虽然职业差距目前看还是蛮大,但至少很多人从口头上提职业平等,到口头上宽容职业差距之间有了很大的转换,这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欢喜的事情吗?这难道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吗?

三、职业差距在缩小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知常容发现职业的收入差距在缩小。一些木工的工资都快到三百以上,而瓦工的工资过了四百,而且到十二月的时候,他们中的很多就不愿意干了,休息了。以一月工作以22天计算,也有七八千之多,虽然他们没有缴纳养老保险或其他的,谈不上高,但也不是印象中那种低。现在的保洁打扫家政也是按时计薪,折算之后也不算很低,当然这只是知常容看到自己身边的情况,地域差距还是有的,不能以偏盖全。

我们反过来看如果江先生从事的菜鸟驿站的收入比原来副教授收入低的多的多的时候,那江先生会不会选择这个职业呢?估计还得打个问号。所以我们也可以推断这项工作做了几年还能坚持做下去,那应该起码与之相当或者更高。因为江先生是中年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那是最需要钱的时候。被需要是理想,而人活着是生活还是要过的。视频中江先生说现在每一天也有300—500元这样收入,这只是一个店,言下之意不言而明。

这也反过来证明不同职业差距的确是在缩小。如果你不去去死死盯着那些常被报道的小众高薪,而是仔细看一看大多数人从事的职业,你就会发现这个变化。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知常容认为江先生辞职干起菜鸟驿站的事情是一件好事情,这是社会的进步。当职业的差距在缩小时,职业之间的流行才会畅通,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才会真正缩小,这难道不是一件可喜之事吗?

王阳明先生的弟子曾经对阳明先生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致良知之后,现在上街发现街上都是圣人。佛教中也有类似的话:人看人,人人是人,佛看人,人人是佛。从口头的认可职业都是一样的到舆论的宽容到现实的存在,职业是平等,一样这条路很长,但大家一直在前行,这的确是让人欣喜。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