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推迟到2月15日披露了1月金融数据,避免了影响大家过情人节。虽然影响了过周末,但我们分析师反正本来就没有周末。

数据显示,1月份信贷3.23万亿元、社融4.64万亿元、M2的同比增速回升至8.4%。从数据上看,总金额还是超过大家预期的,可以肯定的是,前期的宽信用政策取得一定成效。

而后,央行召开了记者会,几位领导详细阐述了金融数据的有关问题,以及近期市场关注的问题。这次记者会解决了两个难题:

(1)此次央行的“答记者问”真的是有记者的;

(2)央行已经解释的问题,分析师写点评时就别重复劳动了,反正我们也不可能写得比央行好。

一、票债齐飞

接下来,我们先观察,信贷和社融数据这么高,是高在哪几项。我们拿1月数据与前两年的1月数据比较,从分项数据来看:

信贷中,个人贷款、对公贷款其实大致正常,不算特别异动(每期总会有些随机波动的,不宜抓着几百亿或千把亿的增减过度解读,可能会钻牛角尖),特别异动的主要是票据贴现(此外,对公短期贷款也增得有点多)。

而社融各项中,1月增量与往年相比,变化最为异常的(除贷款外),是未贴现银票和企业债券。其他的,跟往年相比(主要是和去年比),变化不太大(另有专项债是发行安排的原因)。

因此,我们将1月金融数据特征简要地归纳为“票债齐飞”。

那么,为何是票债先起飞呢?其实,银票和债券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它们都和银行间市场利率高度相关,利率越低,融资需求越大。2016年底开始金融去杠杆后,银行间利率持续高位,再叠加其他严监管措施,票据和企业债券受到影响。直到2018年初开始,利率逐步下行,企业债券融资开始恢复。2018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条件进一步宽松,银行间利率快速下行,债券发行和票据贴现于是快速增加(当然也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小企业的票据贴现对银行而言讲计入普惠金融考核,以及贴现利率过低时部分票据套利行为的存在等)。

而与票据贴现、债券相比,一般贷款和银行间利率之间的关联度就小一些。信贷投放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银行自身拟定的全年投放计划,利率变化对信贷投放的传导依然有些阻滞,不会因为利率低了便大幅增加投放。同时,近期票据贴现、债券融资的上量,对贷款会形成一定的替代(而2017年至2018年初则相反,是债券融资成本过高导致很多企业转向申请贷款,贷款规模较大)。2019年可能还有更加严重的“早投放早收益”因素,因为银行对今年信贷需求的预期更悲观。整体而言,我们也不认为贷款很差,它只是按部就班投放而已。

(数据来源:WIND。单位:亿元,%)

因此,我们得到的初步结论是:2018年下半年至今的低利率环境,已经驱动了票据贴现、企业债券的融资行为,确实为实体注入了资金。一般贷款的投放则相对稳定,没有大幅反弹同时也没有变差。

二、票据身世

以下内容参考本公共号2016年1月随笔

银行承兑汇票是指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签发,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这个定义想必没有几个人有耐心读完,当年我们在金融英语教材上读到这个定义时,内心是无比绝望的。所以,我将其翻译成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

(1)开票

A公司向B公司购货,约定价款100万元,但暂时没钱,想赊账。B公司资金不紧,可以接收赊账,但跟A公司不熟,信不过,不确定A公司未来会不会如约付钱。但A公司的开户银行非常了解A公司,知道他信用好。因此,A公司就向银行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然后把这张票据交给B公司(A公司可能要在银行存一笔保证金存款,作为担保。保证金视其信用水平而定,0-100%都有可能)。意思是,哪怕将来到期了A真的不还钱,银行会垫付给B。只要B公司信得过银行,就可收下这张票据,然后把货交给A公司了。

开票环节体现为社融的“未贴现银票”。

(2)到期兑付

票据到期后,B公司可以向银行拿到钱。银行也会问A拿回钱。这体现为社融的“未贴现银票”科目下降。

(3)贴现

但如果还没到期(比如还剩3个月),B公司突然要用到资金了,则可以先把这票据“卖”给另一家银行,提前拿到资金,这就是票据贴现业务。当然,贴现银行会收取一定利息,比如贴现利率年化6%,100万元的票据,3个月年的利息为1.5万元,因此B公司贴现只拿到了98.5万元。另1.5万元是作为利息付给银行了。贴现银行买入98.5万元票据,按规定计入贷款额度。

贴现环节会减少社融的“未贴现银票”,但计入信贷里的“票据贴现”项下,因此最终不影响社融总量。

(4)转贴现或再贴现

贴现银行贴入票据,是计入贷款额度的,如果它在到期前想腾出资金或额度,也可以将票据再次贴现给另一家银行(转贴现),或者贴现给央行(再贴现)。近期央行加了再贴现力度,为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

以上是一个普通的票据业务流程,可见,票据起到的是信用支付功能,其本源并不能简单理解为融资。但能让企业少占用资金,而是把“银行的承诺”拿去当支付工具,所以其实也是变相融资。这个业务,对于开票银行(或承兑银行)而言,不能用占用信贷额度和资金,便能为自己的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尤其在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这边,用得较多。对于贴现银行,承担的其实是开票银行的信用风险(不是开票企业的信用风险),因此是一种同业业务,所以其贴现利率主要跟随银行间利率而动,跟实体利率关联度也有,但弱一些。

但后来票据慢慢被玩坏了。我们将这个业务的变坏归纳为四步:

(1)纯融资化

前面讲了,票据本来是信用支付工具,法律要求有真实交易背景,不能纯做融资。但对于开票银行,不占用信贷额度,但却能吸收一笔保证金存款,以及一笔中间业务收入,这对于那种信贷额度或存贷比指标紧张却又想多拉存款的银行而言,非常有吸引力。而对于贴现银行而言,票据也很好使,信贷额度多得放不掉的时候贴票,占用了额度,等到信贷额度紧张时,再把票据转贴现或再贴现出去,腾出额度,发放贷款。

(2)票据中介化

早年有些中西部的小银行,本身信贷需求少,就做了很多票据贴现。而东部经济活跃地区的银行,信贷额度早用完了,所以喜欢给这边的中小企业客户开票。这边的小企业当然不认识西部的银行,贴现业务不容易对接,于是票据中介就出现了,即俗称的“票贩子”,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他们从东部企业这边收购了票据,拿到西部去贴现,自己中间赚一点点差。截止目前,虽然偏离了“真实贸易背景”的要求,但好歹还是为企业融资服务的,中介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票据中介的杠杆化

中介收票得有钱,自己没钱,先借高利贷。然后拿这钱去向企业收票,再卖给银行,然后还高利贷。这样,高利贷只需要借个一两天,实际利息支出并不多。此时中介一进一出,不存在期限错配。但期限错配能赚更多钱。于是,中介从企业那收来6个月后到期的票,然后跟银行做“卖出回购”(银行则是“买入返售”),期限一个月,两边利差就扩大了。一个月后,卖出回购到期,票据中介要再找银行续做,续短为长,以此赚取利差。当然,这时中介会面临利率风险。

(4)最后的“作死”

由于过去票据还是纸质汇票操作多,所以操作风险很高,漏洞多,有很多种死法。比如说一开始借高利贷资金启动,本来是拿来收票并贴现之后就还掉的,借不了几天。但是,中介也可以选择不还,而是继续去收票,再去贴现,无限循环,杠杆做到无限大。当中介每次拿着一捆票据去银行贴现时,发现银行的人检查票据有时也是漫不经心的,你可以把一捆票据质押过去,也可以把一捆报纸质押过去,只要银行的人相信这一捆里面是票据。这样套出来的资金(或者把已押在银行的票据用一捆报纸偷换出来,拿去再做一次融资),只能短期使用,因为卖出回购到期后,要用资金把“票据”赎回的。所以,这些资金可以用来放短期高利贷,或炒炒股,赚点外块。但遗憾的是,万一放高利贷没收回来,或者炒股亏了,到期后,你就没有钱把那捆“票据”赎回了,于是对方银行要处置这票据。但他们打开这一捆后,发现里面是报纸。最终,他们就报警了。

是的,引爆票据乱象的,就是2016年1月某大行票据变报纸的大案,涉案金额好几十亿元(其实当时案子特别多,就是这个案子特别吸引眼球)。

随后,监管部门抓住这个时机严肃整顿票据,央行、银监于2016年4月发布《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监管 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其根本举措是票据业务的电子化。

(1)成立票交所

2016年12月,上海票据交易所开业运营,作为票据市场的基础设施,提供票据交易、登记托管、清算结算、信息服务等服务。票交所大幅提高了票据市场透明度和交易效率,也减少融资性票据的发生,尤其是在某些环节减少人手职能,大幅缩减操作风险的滋生空间。还是以“票据变报纸”为例,如果票据全部电子化,便能在交易所清晰查到其状态,不会出现把票偷出来再去卖出回购一次。行了,其他信息大家自己上他们官网查吧,我再说下去又说我嵌入广告。

(2)推出银行票据经纪业务

2019年2月,媒体报道,五家银行获批参与票据经纪业务试点。此前,经纪业务主要由中介、银行等提供,但没正式发放牌照。它们能够起到一些功能,比如撮合双方信息、直接参与收票及贴现,起到类似“做市商”的功能,甚至将收到的票据收益权包装成理财产品出售等。比如隔壁省高速公路边巨大的票据中介的广告……

但是,道路千万条,合规第一条。由于以前不少中介做法与监管规定不符,已在过去一段时间的严监管中被陆续取缔。但这些行为又确实能起到促成交易、提高市场流动性的功能,最终是对中小企业借票据融资有利的,简单取缔也不是好办法。因此,监管部门又有必要推出持牌的票贩子,以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如果票据交易所和票据经纪业务都运作成熟了,流动性良好了,那么,我们可一起回顾一下“资管新规” 中对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俗称“标品”)的要求:

第十一条 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等分化,可交易。

2.信息披露充分。

3.集中登记,独立托管。

4.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

5.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

如果,经纪业务成熟算是“流动性机制完善”,且上海票据交易所也是“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那么如果再设定一些其他条件(比如等分化,签发固定金额的),票据基本上已满足标品的条件了。如此一来,理财产品可能比较方便地投资于票据,其流动性会进一步提高,对开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支持也将更大。

本文来源:王剑 (ID:wangjianzj0579),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