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趟回家的旅程,路上看到的还是那些楼,听到的还是那些方言,遇到的还是那些事。虽然这趟旅程经历了一些看上去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也没想到电视剧里的情节会发生在我的身上,然而这都不重要。我脑子里依稀记得我第一次来北京见到的一个深夜西装革履却在捡拾垃圾的北漂,还能回忆起那个夏天在北京西站,一位穿着干净整洁却瘫倒在车站外无人帮忙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么的相似,都是那么的瘦弱,那么的干净整洁,却又那么的落魄。一想到他们与自己年纪相仿,却又身处两境,我为他们感到同情的同时,又充满敬意和不解,不时还有一种越来越深的危机感。我同情他们的处境,我知道每一位北漂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刻骨铭心的故事,他们目前的处境也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我尊敬他们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懈奋斗,哪怕是深处险境也不曾改变自己的初衷。我不解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决心从哪里来,为什么不试着退一步去追寻一份稳定——我试图向长者们寻求答案,而得到的却只有简短的两个字“执念”。我不曾走进北漂们的生活,体会不到他们的艰辛与快乐, 也许在我眼里更多的是“投入与产出”要尽量成正比,而忽略了人的因素——所有物质财富积累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不正是人本身吗,个人能动的去认识并利用客观世界总强过被动的无意义的接受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我的危机感又从何而来呢,思来想去,我想那份危机感还是来自心底里对个人未来的迷茫和对现实中的自己的不满吧——世界上总有人比你更努力,而我该如何才能避免成为李荣浩口中那个假如《年少有为》的人呢——也许还是我太浮躁了。

耳机里听着《年少有为》,身体靠着窗,静静的看着车厢里形形色色的人。同龄人都神情专注,捧着手机,时而泯笑,时而紧张;中年人都呆坐在位置上,时而闭目养神,时而望着车厢里的其他人走神,似乎在思考些什么。就这样大脑放空的看着眼前这群天南海北的人,想象着他们背后的故事—— 每一个人都在无时无刻的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每一段人生都是一本值得回味的书,然而往往现实是得到一本书容易,要读懂一本书却很难。不知从何时我喜欢上了乘坐火车去旅行,也许吸引我的不仅仅是窗外那美丽的风景,还有身边这群“市井小民”的“高谈阔论”—— 相比于熟人之间的提防,旅途中陌生人之间的交谈也许更显真实

我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同学驳斥我的“火车收获论”,总结而言就是一句话,社会追求效率,坐火车太慢也太累了,遇到精英的机会也很渺茫。或许是个人心态不一样吧,我刚上大学的时候也是飞机来去,后来我发现我坐飞机除了观察空姐(四川航空空姐很漂亮,山东航空空姐特别高,天津航空空姐挺严肃等等)外,就是闭目养神,并没有什么收获。还有两件事更是加深了我对“人不可貌相”这句话的认同感,一次是在上海,公交车上向一个穿着干净整洁却也很极其普通的大爷问路,他不仅亲自带我们去,还向我们介绍他心中的上海和他眼中的重庆,聊的很投入。后来知道他是一位退休的企业老总,平时都是出门坐公交买菜,恰巧那天遇到我们问路就提前一个站下车给我们带路。第二次是在香港中环玩的时候,碰到一个保安,我突发奇想的想知道香港本地人眼中真实的香港,就主动去跟他聊天。我开始还用蹩脚的英语跟他打招呼,后来发现他普通话说的特别棒。原来他年轻的时候是在福建开电子厂的,感觉年迈了就卖了厂房回香港应聘了一个保安,每天日子过得还挺悠闲。从那以后我就没有再小瞧过任何一个穿着普通的“普通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背后有些怎样的过去和现在。再说啦,一个大男人,又没有挣钱,目前纯属消耗品,回家的时间还那么充裕,能为家里省点(其实还是穷,哈哈)是一点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通胡思乱想后,我突然发现有一个阿姨也在观察着我,或许她在好奇这个年轻人拿着手机不玩游戏,发着呆在想什么呢——识趣的我还是收回了呆滞的目光,望着窗外漆黑的夜和不时闪过的路灯—— 也许人生就如这趟旅程,人生经历就如这夜和光,人总是在一段长时间的沉寂后,才会爆发出一束黑夜中最耀眼的光,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旅程结束。

列车就这样“哐当哐当”的前进着,载着希望与梦想,载着回家的期盼。。。。。。。

2019年1月17日深夜

回家的旅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