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视察广东和我校讲话精神、全国思政大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配合学校高水平大学和“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施,结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配合学校高水平大学和“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施,12月14日,由校学生处和国际商学院主办、国际商学院团委、学生会学术部承办的港澳台侨创新实践调研大赛(以下简称“调研大赛”)宣讲会在日月湖论坛举办。为集中解决大家对比赛的疑惑,本次宣讲会邀请三位历届挑战杯优秀队伍的嘉宾向大家分享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对港澳台侨创新实践调研大赛的调研规则以及评分细则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为同学们就赛制规则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现场答疑。

来自2016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黄国校第一位分享,他曾获粤港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港澳台侨学生暨南创业大赛一等奖、暨南大学港澳台侨创新调研大赛优秀奖等多个奖项,并且还曾主持一项挑战杯项目并成功立项,另一项已进入校赛复赛。具有丰富比赛经验的黄国校指出,今年的调研大赛完善了赛制和评分细则,这对参赛选手是更有利的,因此,大家要有充足的信心。关于搜集数据的问题,他建议选手可以先通过走访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及调研等直观感受的方式收集一手数据,再通过查询政府官网、上市公司网站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等渠道来获得二手数据。黄国校还建议充分利用百度文库和校园网的资源,这对确定策划书模板、撰写商业模式都有帮助。最后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要保持认真踏实的态度,要有不怕从零开始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国校)

第二位宣讲嘉宾——来自2015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刘海坤为大家进行了关于项目打磨的经验分享。刘海坤是创业实验室第13届成员,担任聚英通项目负责人,参赛团队荣获广东省“挑战杯”银奖,曾获珠澳两地大学生创业大赛“最具商业价值奖”。刘海坤指出,选题立项时,要注重考虑创新性和可行性,学会“旧瓶装新酒”。在进行团队组建时,要明确参赛目的;要选择一个强势而又民主、能合理吸收成员意见的队长;要注意成员专业与能力的互补,实现高效配合。刘海坤擅长组织人才,调动资源,他分享通过做推文推广介绍自己以寻找组队伙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他结识了一些有所专长的人,他们的加入使自己的团队更加有实力。他还提到,调研要反映出本质现象,策划书要能清晰明确市场和用户,团队自身要反复思考并尝试验证团队的盈利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海坤)

最后分享的嘉宾来自2016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梁慧怡,从创业类比赛的准备事项和安排进行经验分享。梁慧怡曾获得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担任2016届国际商学院辩论队队长,现任苏格拉底咖啡馆负责人和苏格拉底咖啡馆市场总监。梁慧怡首先介绍了确定项目前的讨论内容与过程——寻找市场需求,并分析需求对应市场是否饱和、是否仍有创业空间,最后确立创业项目;在组建团队时,既要选择有商业思维的人,也要选择技术型人才;备赛过程中,应该制定好日程安排,至少每周1-2次团队会议,可以运用百度脑图来制作任务分配表及会议记录;最后提到,用于展示的PPT要酷炫且思路清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慧怡)

随后是提问环节,嘉宾有针对性地解答了参赛选手们提出的疑惑。最后,所有观众和嘉宾合影留念,本次调研大赛宣讲会圆满结束。希望各位参赛选手能在比赛中展现出自己最佳的实力,创造佳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合影留念)

国际商学院书记、副院长刘治江在活动中表示,“港澳台侨创新实践调研大赛在校学生处支持下,是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落实落细,希望通过大赛,改进和加强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港澳台侨学生崇尚学术、追求真知的理念,加深内外招同学的学术交流,促进港澳台学生的全面发展。”

据悉,此次港澳台侨创新实践调研大赛自2018年12月启动报名以来,共有17支队伍的近60名同学参加(包括22名外招同学),由外招生组队参赛,参赛队伍从企业生产链和品牌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家乡习俗和文化、新时代大学生行为、心理和消费观等方面选取主题,组织团队开展实践调研,每月提交调研日志,最后撰写调研报告,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和老师评选优秀作品,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和表彰大会。

(撰写:袁玥 摄影:辛安祺 编辑:王绍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