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境内的楼塔建筑数量丰富,而且规模宏大,建筑手法精湛,是我国楼塔建筑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宋、辽、金、元时期,山西的建筑艺术蔚为辉煌,寺院、高塔数量之多、艺术之精,也堪独步华夏,享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美誉。楼塔中有闻名于世的纯木结构的鹳雀楼、应县木塔等,还有砖石结构的五台山大白塔、太原双塔等。这些古塔名楼是三晋大地上立体的历史画卷,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史中不可或缺的璀璨华章!
中国佛教石窟的出现与佛教东传密切相关,除了庞大的宗教意识体系,还携带着建筑、绘画、雕塑等各种各样的艺术形态,而这些外来的意识与艺术,和东方本土的意识与艺术充分交融,造就了自南北朝以来不断发展文化风潮,直至盛唐达到一个巅峰。中国四大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的开凿的起始期均在南北朝,而石窟的位置也处在佛教东传线路的重要节点上。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至今约1500多年历史。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共开凿石窟53个,造像51000余尊。石窟规模宏大,雕刻艺术精湛,造像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感人,堪称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是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云冈石窟雕刻艺术,已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壮丽最辉煌的篇章,是佛教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是北魏王朝历史、社会、文化、民族心态、民风民俗的忠实记载。
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的北魏王朝属于鲜卑族,这个很快就淹没于华夏中的王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很大的。云冈石窟的开凿从道武帝拓跋珪天兴年间始,至孝明帝正光年间止,历时长达120多年,再加上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开凿的龙门石窟,可以说石窟的开凿几乎贯穿了整个北魏历史。
云冈石窟从开凿的空间上来看,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其中东部为1—4窟,中部为5—13窟;西部为14—53窟;从开凿的时间上来看,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其中早期开凿的石窟主要为昙曜五窟,也就是16—20窟,开凿于453年,大约用了12年的时间建成了五个特大型洞窟。中期石窟开凿于471—494年,主要洞窟为5—13窟以及第1窟和第2窟;晚期石窟开凿于494—524年,主要洞窟为21—53窟。从开凿风格上来看,早期石窟高大开阔,为椭圆形平面,穹窿式屋顶,佛像肃穆庄严,高大雄健,每尊佛像的高度均在13.5米以上,有非常明显的庙堂式祭拜的色彩;中期石窟多为平顶方形,还分为前后、左右成双的双窟,佛像题材更加丰富,中国化、世俗化色彩明显增强;晚期洞窟,繁多杂小,多为中小型洞窟,佛像也更加清秀。
其中,昙曜五窟(16—20窟)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最宏大的石窟群。这几个洞窟形制相同,造像布局,严谨统一。艺术上突出造像高大浑厚的气势,宗教上体现了佛法流通后世,永存无绝的思想。“昙曜五窟”的开凿使得北魏时期的佛教具有十分强烈的国家政治色彩,这主要表现在,这五个洞窟的主佛像分别象征了北魏从开国皇帝到开凿云冈石窟的文成帝。
第16窟的释迦牟尼立像,高13.5米,身着厚重的毛毡披,胸佩结带,赤脚立于莲花座上,这尊大佛的左手,有着超乎寻常的比例和超乎寻常的真实感,象征了当时在位的文成帝。
云冈石窟第17窟开凿于北魏和平年间(460—465年)。坐北朝南,为单室窟,平面呈椭圆形,穹窿顶。窟内主像为三世佛。该窟造像数量颇多,内容丰富。
第18窟是云冈石窟早期造像内容最丰富的洞窟,主佛像是一尊高15.5米身披一袭奇特的千佛袈裟的释迦牟尼立佛造像,这也是云冈石窟中最高的立佛像。这尊佛右手自然下垂,左手将千佛袈裟亲切地捏扶在胸口,手势作“忏悔印”的独有姿势,这尊佛像就象征着统一北魏大业但也曾经灭过佛法的太武帝拓跋焘。
第19窟内的大佛面容慈祥,呈全结跏趺坐姿的释迦像高达16.8米,奇伟雄健,是云冈石窟的第二大佛,他象征的是尊崇佛教,善待佛僧的北魏第二个皇帝明元帝拓跋嗣,佛像背光之外的其余壁面雕满了小龛千佛。
第20窟正壁主佛高13.7米,高大雄伟,与文献记载的五窟造像“高者七十尺,次者六十尺”大致符合。两侧原各有一佛,因外侧岩壁崩塌仅存东侧立佛,正壁坐佛也成为露天大佛。主尊结跏趺坐,施禅定印,面相丰腴。该窟造像是云冈早期雕像的典型代表。
云冈石窟以皇家之实力来营造,因而以皇家风范而异于其他早期石窟。以融会东西,贯通南北的鲜明的民族化进程为特色,在石窟构建中独树一帜。其早期雕刻艺术,受犍陀罗艺术和秣菟罗佛教艺术的影响,雕像带有浓厚的希腊和印度的风格。太和前后佛教艺术中国化,雕刻了数以万计的佛、菩萨、天王、力士、飞天等。它们姿态各异,佛像端庄、和蔼,菩萨典雅、含蓄,飞天活泼、可人,力士强壮、有力。石窟艺术内容之丰富,雕饰之精美,是当时统治北中国的北魏皇室集中全国技艺和人力、物力所雕凿,是由一代代、一批批的能工巧匠创造出的一座佛国圣殿,是新疆以东最早出现的大型石窟群,它以壮丽的典型皇家风范造像而异于其他早期石窟,展现的佛教文化艺术涉及到历史、建筑、音乐等多方面内容。它是东方石雕艺术的精魂,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亦代表着公元5-6世纪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印度阿旃陀石窟、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并称为世界三大石雕艺术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