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17日下午,大艺博Free.计划2018收官之作——周雯静个展「拒绝永恒」于广州东湖路Free.空间隆重揭幕。艺术家周雯静现身开幕现场,并携手中山大学从事性别研究、文学艺术研究的学者柯倩婷女士,中法当代艺术中心常务理事、中法艺术公园执行总监雷思茵女士,为现场嘉宾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幕论坛 —— 当女性的身体成为市场 。

周雯静1989年出生于湖南株洲,2014年硕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为了对艺术的追求,她在2015年远赴法国深造,2017年硕士毕业于法国南特美术学院艺术专业,现工作生活于法国巴黎。

近年来,周雯静一直关注身份、性别、身体、疾病、权力等问题,从个人经验出发以微观史的角度生产与介入有关情感与物、权力与异化、个人与公共,以及有关身份、时代、社会伦理、地缘政治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拒绝永恒」是周雯静在国内的首次个人作品展,这个主题,来源于波伏娃的 “ 拒绝永恒女性 ” 议题,也来自卡尔洛 · 金斯伯格《 Signes, traces, pistes racines d'un paradigme de l'indice 》中的微观历史理论。

展览展出了周雯静创作于2014-2017年的12件作品,包括《女人系列 · 节育环》、《女人系列 · 取暖》、《红色系列》、《权力词典》、《我心爱的》、《当下》等重要代表作,涵盖装置、雕塑、影像、综合材料、水彩、摄影、书籍装帧等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较为全面地呈现了近年周雯静在当代艺术领域的探索与创作。

走进展厅,正面的墙上,印着一句用两种语言书写的话语:艺术走到最终是感受性的,强烈的情感,爱与恨,它关乎于每个人。

在法国时期,周雯静经历了一个自我打破再重组的过程,完成自己在艺术上的蜕变。这句话正是周雯静近年艺术历程的切身感悟。

· 女人系列 ·

句子的左侧,悬挂着一幅特殊的作品《女人系列 · 节育环》,蓝色绒布上,是300多个不同形状的精美铜件,初看如首饰一般漂亮,而实际上,这些全是周雯静搜集到的世界各国的节育环形状,她用粗细不一的铜线,按原大小比例制作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节育环》创作于2014年,来源于2011年周雯静母亲取环时的大出血事件,从那时起她开始着手研究节育环是否和疾病有关,以及背后的社会学、政治学的关系。研究结果令人震惊,节育环是通过刺激子宫内膜,产生永久的炎症反应,使得受精卵不能着床来实现避孕。而计划生育政策下,大量妇女通过节育环进行避孕,在身体内留下种种隐患……

《节育环》是周雯静从亲历引发的,关于女性身体疼痛、伤痕的记忆,也是周雯静涉足当代艺术领域的第一件作品,是一个开端。

随后,周雯静创作了女人系列的第二件作品《取暖》,她把母亲衣柜里2004-2014年所有衣服标签,做成了按购买时间、款式、颜色信息为排列顺序的标本。这件作品,聚焦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消费主义盛行的十年,女性的自我物化的过程,它是中国对外开放十年间的一个微观历史,也是一张10年为单位的母亲的 “ 肖像画 ”。

· 红色系列 ·

如果说早期作品《女人系列》,是关于中国计划生育与改革开放两个政策期间的两个微观事件,那么2015年到法国后,从《红色系列》开始,周雯静开始从政治、社会学的框架里出走而更注重情感性的表达,“ 我开始渴望激进的东西,强烈的情感,不论在自己的作品中或是在艺术的世界里 ”。

《红色系列》是周雯静在法国南特两年中创作的主题,它关于疼痛,关于自我意识的觉醒,关于与母亲,关于爱。红色的第一层隐喻意义是 “ 血液 ” 。流血,是女性身体在生物性层面上所遭遇的最频繁的经历,不论是经期、生育、受伤或者疾病。这么多年 “ 疼痛 ” 一直是周雯静最主要的功课,不论是身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我以疼痛来感知存在 ”。

《红色系列》第一件作品 “ 手术刀系列 ”,周雯静把手术器材(特别是女性手术器材)用水彩按真实大小一比一地画出来,并把真实尺寸在画面标识出来,形式上非常的冷酷有距离感,但冰冷的手术刀内部却是红色云雾状的水彩晕染,这种强烈对比,把工具理性与强烈的情感用矛盾的方式表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色系列N3》则是红色女性人体系列,一组没有头没有手臂没有腿,去掉一切象征社会身份的部位,她们只是有着女性孕期特征的躯体。周雯静利用石膏的吸水性能,把石膏雕塑放进红墨水里实验,一个月后,得到了非常惊人的病理效果。

《红色系列N°5》(见上)则是用动画形式对之前两年作品的一个总结与提炼,三段影像的主体分别是手术刀具、女人体、节育环。这是周雯静主题中最重要的三个形象。她试图借此表达:“ 痕迹的叠加与停留,疼痛从来都不会消失,它只会随着时间停留在你身体和心理的某个地方。” 正如苏珊 · 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所说的:“ 来自疾病本身和疾病之外的痛苦 ” 。

而这次展示,周雯静也大胆地将《红色系列N°5》所在的整个空间,用节育环与手术剪刀的红色符号全部覆盖,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 权力词典 ·

法国时期,除了《红色系列》对女性议题的继续深入,周雯静也开启了对权力的课题研究,而她特别关注的是对世界的诠释权问题,“ 我想,艺术家最大的权力就是对世界的诠释权”。

受鲍德里亚影响,“ 拟像物 ” 由语言体系构成,语言建立思想,思想操控世界。有语言的地方就有权力。以此为出发点,周雯静在2017年用了1年时间,编辑了一本关于权力的 “ 个人词典 ”,用以表达她个人的意见或者记录一些当下时兴的话语。她模仿福楼拜《庸见词典》的形式,勉名之为《权力词典》。“ 在我的时代里,最重要的两个词就是 ‘ 巨变 ’ 与 ‘ 遗忘 ’。我同时保留中文与法语,把它们并置在一起。”

《权力词典》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综述写作缘由以及写作思路;第二个部分:权力词典;第三部分:谷歌关于权力图像化的解释。这件作品陈列在展厅中,是可供观众翻阅的。

· 我心爱的 ·

在展厅一角,有一组由29颗心脏组成的作品《我心爱的》,它不像《红色系列》的情感那么强烈,却因独特的展示效果引起了不少人关注。周雯静透露,这个作品其实是一个黑色幽默,它诞生于一场脑洞大开的实验。

“ 最开始是我在摄影工作室洗照片,尝试把我的画洗成照片,做成医学X光的效果,当实验出摄影作品之后,我就很想把它们实现成真实的样子。当然做这个主题最开始也来自于Kiki Smith提出的一个问题:How I know I'm here?人们常说 ‘ 只要心还跳 ’,就是活着;恋人们也常说 ‘ 我心爱的 ’,那么心脏应该是我们认为的最不可缺少的存在部分。而在我父亲家庭里,心脏疾病与冠心病是家族普遍疾病,种种原因,我选择了心脏这个 ‘ 形象种子 ’ 来回答Kiki Smith的问题,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做了30颗 ‘ 铁石心肠 ’,放在了地上。”

因为特殊的金属釉色,大家第一眼看过去会有一种 “ 铁石心肠 ” 的效果,但在如铁的外表之下,这些心脏其实是用陶瓷制作,非常脆弱。

· · ·

微观史和复杂性理论是周雯静作品中的一个脉络,周雯静借她的艺术创作,切入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腠理,让大家仿佛在载玻片之上,具体而清晰地看到在 “ 巨变 ” 和 “ 遗忘 ” 背后的人们与那些 “ 看不见 ” 的细小创口。

欣赏周雯静的作品就像读一本好书,阅读时有快感,深入时有启发,有思考。

更多作品请到现场亲自感受,本次个展将免费向公众开放至12月7日,欢迎大家到东湖路Free.空间参观。

艺术LIVE

上周六下午3点,广州的年轻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和关注女性的学者、各界人士云集Free.空间,共同见证周雯静国内首次个展的开幕。

周雯静在开幕致辞中分享了她的艺术经历和本次展览的策展想法,并在自由观展结束后为现场嘉宾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艺术导览——

周雯静早期的作品是研究性、资料型创作,像《取暖》这一件就聚集了2004-2014十年间的大量衣服标签,每个标签下都有相关说明,一个个认真看下来,真的可以看很久——

现场观众大多都很年轻,《节育环》展现的历史她们都不会再次经历,但这是非常珍贵的一个机会,让你了解自己的母亲,她们这一代女性,永远不会在你面前提及的隐痛——

当天的观众中正好有一位外科医生,看到这组按1:1真实大小绘制的手术器械,她倍感 “ 亲切 ” 。

一位观众说,这组手术工具让她想起了小时候的事,她的妈妈是负责计划生育的医生,虽然妈妈不让她看自己工作的场景,但小时候去妈妈工作的地方,这些形状奇特的手术工具还是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房间里的这件影像作品,大家都很好奇——

这个作品叫《当下》,由100个眼睛的影像组成,加入了互动感应装置,当观众靠近,互动装置启动,所有的眼睛会同时一眨眼。

雯静说,一眨眼是我们用来计算时间的最小单位。过去、未来皆不可靠,我们只拥有当下。而在佛经里所说的 “ 当下 ” 是 “ 极短极短的瞬间 ” ,她就把它转译为 “ 一眨眼 ” 了。

被红色系列的壁纸覆盖的空间,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观者。

翻开这本《权力词典》,不少观众会被里面幽默的诠释吸引,一看就忘了时间——

不少爱好者用手机记录下作品细节,或在寻找一个完美的角度留下这些作品的最美姿态——

开幕日也是个难得的机会,让艺术家与观众面对面交流——

一位从法国回来的年轻艺术家,特地带上正在广州美术学院留学的一位法国女同学来看展,这位女同学又刚好来自法国南特,和周雯静特别有缘分。

周雯静个展吸引了雅昌艺术网、画廊杂志、广州电视台、南方都市报等媒体的关注,除了采访艺术家,广州电视台的记者还邀请观众分享了他们对展览的观感——

开幕日 · 公共艺术体验

开幕论坛当女性的身体成为市场

观展结束后,一场特别的公共艺术体验,也是一次开放性的对话在展厅上演。

这场以 “ 当女性的身体成为市场 ” 为主题的开幕论坛,请来艺术家周雯静,中山大学从事性别研究、文学艺术研究的学者柯倩婷女士,中法当代艺术中心常务理事、中法艺术公园执行总监雷思茵女士,就本次展览作品关注的身份、性别、身体、疾病、权力等问题,从艺术、微观史、社会学等不同角度进行多元化分享。

周雯静则分享了她从身边人经历开始的关注女性生命病痛的创作,她也因此开始了对病理学的研究。她留意到,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生育、体检、疾病、美容等消费市场的扩张,女性身体正在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在印度,代孕甚至成了不少妇女养家糊口的职业……

各位嘉宾从女性的病痛,深入到女性需要的选择权、知情权、诠释权等议题。

雷思茵女士则跳出性别之分,提出了艺术家的本体语言的概念,她表示,很多艺术家在创作时,并没有更多考虑男性还是女性,我就是我,我就是本体,艺术家也没有女性艺术家和男性艺术家之分……

在交流环节,不少观众争相向周雯静发问,来自法国的一位女留学生也在朋友翻译帮助下提出了自己好奇的问题……

此次论坛吸引了不少关注女性议题及当代艺术的不同领域的观众,而这场开放式的对话,以女性话题为开端,最后回归艺术,对于关注点各不相同的观众来说,相信也是一次对思维的有益开拓。

2018Free.计划圆满收官

12月,想参与艺术体验的朋友

请来第七届广州大艺博现场

更多有意思的艺术家

与更多好玩的艺术体验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