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诗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和父亲曹操,大哥曹丕合称“三曹”(和后来苏东坡一家的“三苏”相映成趣)。曹植在诗歌上的最大贡献,正如一些诗评家所言“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完成了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他的诗歌存世的90多首,三分之二都是五言诗,《七哀诗》、《白马篇》是其代表诗作,而《洛神赋》更是文苑奇葩,颇有仙气,令人拍手称奇。他的诗可以说是集《诗经》的典雅、《楚辞》的奇伟和汉乐府的朴实于一身,又融入了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为文人诗的最终形成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中华文化的巨人。清人王士祯认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唯曹植、李白、苏轼三人,前文表过的谢灵运也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算是“诗宗”级人马。“千古奸臣”曹操能生出如此的“一代宗师”,本来也是历史传奇。

由于个人的政治命运和人生经历,造就了曹植前期的诗歌十分阳光后期却苦闷阴郁的大逆转。那么,曹植有着怎样的人生遭遇呢?

曹植出生于汉末成长于三国乱世的世家大族,作为乱世枭雄曹操的儿子,既是他的幸也是他的不幸。由于当时曹操还没有获得实际的政治和军事控制权,所以曹植也只能跟着父亲的大部队飘来荡去,过着戎马倥偬的不稳定生活,直到著名的官渡之战后,曹操击败了他曾经的好哥们袁绍,才过上了比较稳定的舞文弄墨生活。

对于曹植的文学才华,同为文人的曹操欣赏之余也想重用他为太子,要不是曹植的文人不拘小节的浪漫主义作祟,总是饮酒误事,不是乘着酒兴乱撞禁道,就是在曹仁被关羽关二哥围困时喝醉酒不能前去解围,他也不会遭到雪藏,从此失去大好前程,人生理想也破灭了。

及至曹操鞠躬尽瘁,大哥曹丕承继大统,曹植的日子更是难过。充满猜忌之心的曹丕在夺了勇武过人的二弟曹彰兵权之后,又逼四弟曹熊自杀,剩下才华横溢的“政治废人”曹植也不放过,总是想找点事儿把他搞死,于是便有了“七步成诗”的传说。

曹植的七步成诗的故事先在《世说新语》中有记载: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一说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意就是说,当时一心想搞死兄弟的曹丕,怕被别人议论,于是便想出了一个“以诗杀人”的阴招。据说他在议政厅令三弟曹植当众于七步之内以“兄弟”为题写一首诗,但不得在诗中出现“兄弟”二字。如不能在七步内做出,说明三弟以前的文章皆是他人代笔,欺世盗名而已,必遭当众问斩以谢世人。当然这难不倒才华出众的曹植,居然在五步之内就吟诵出来,还揭露了权欲薰心的大哥“兄弟相残”的恶行,弄得曹丕灰头土脸的,很不好意思。

这诗后来广为流传的仅有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也见于传世之作《三国演义》,这便是曹植爆得大名的诗作的由来。

至于曹植的风流韵事,由于他写的《洛神赋》太过传神美好,于是便有了曹植叔嫂“不伦之恋”的传说。

据说《洛神赋》是曹植最流光溢彩的华章,是继宋玉《神女赋》之后赋体的最杰出代表作,传诵千古。由于赋中的“宓妃传说”正好与现实中曹植的大嫂、皇后甄宓巧合,于是八卦触角十分发达的时人,自然就想像到了曹植和当时的“河北第一美女”甄宓暗中私通,至少是曹植暗恋其大嫂。

据史料显示,甄宓出身官宦之家,颇有文才,其诗《塘上行》堪称乐府诗歌的典范,传诵至今。就是这样的一位才貌双全的“洛水女神”,先是嫁给了袁绍的第二子袁熙,后曹操集团打败了袁绍集团,曹家还顺便接收了袁家的如花美眷。作为河北第一美人,甄宓自然让人眼谗,包括曹操父子,都想据为己有。据说曹操那么积极地要灭自己曾经的好兄弟袁绍,有部分原因就是为了抢夺倾国倾城的甄宓。而才高于世的曹植最终以真诚之心打动甄宓,赠以玉佩私定终身。后来由于政治需要,曹操却把如花似玉的甄宓许配给了曹植的大哥曹丕。婚后,甄宓为曹丕生下魏明帝曹睿及东乡公主,并被封为皇后。曹植由于爱情失意,心中郁闷无法排解,于是遂在朝见天子返回藩国经过洛水时,满腔悲愤地对水悲吟了情真意切、感动千古的《感鄄赋》即《洛神赋》,一段流传千古的爱情从此流畅展开。

当然,关于曹植和甄宓的爱情传说,千百年来也是众说纷纭,疑点重重。有人说曹植和甄宓的所谓爱情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穿凿附会,试想因为帝位曾与大哥进行“世子”之争而败阵的曹植,分分钟都被大哥借故(比如七步诗)处死,在那种险恶的生存环境下,就是借一千个胆给曹植,他也不敢公开发表“爱甄宣言”,那难道不是主动申请受死吗?相信聪明的曹植还没有荒唐到那种地步。

而对于《洛神赋》的写作意图,很多研究者也给出了很多理由,比如抒发怀才不遇心境、纪念亡妻、寄寓对君主的思慕等等,不一而足。有学者还曾义正词严地严厉批评唐朝诗人李商隐写诗轻薄“曹甄恋”,因为善于用典的李商隐曾“胡诌”出什么“宓妃留枕魏王才”的诗句,很是无聊。当然,诗歌不是史学,诗歌本来就是艺术想像的产物,这样写也无可厚非。

不管“曹甄恋”是否真实,但一些诗评家也认为“感甄说”的形成与流传也是一种不争“事实”,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所以很多人也说曹甄有没有私情很难说清,是一种历史悬念,这也是说得过去。

不过,后来这两个爱情当事人也是人生结局惨淡,一个英年早逝,一个被后来得宠的郭后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