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日前印发了这么一则通知。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能力,以下是新华社给大家划下的几个重点。

淘汰水课,合理提升课程的质量和挑战度

提高论文的质量

教授上课要专门管理

严控考核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从何时起,开始有一种“大学生遍地都是”、“大学生没什么用”的论调,确实,现在读大学比过往容易多了,大学生的含金量没那么高了。

但认真往深一层去思考,让大学生含金量变低的症结所在,不仅在学生自身,也在于部分高校自身身上。

学校水课过多,课程铺排不合理,老师上课照本宣科,根本没有了中学时代那种为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学生也相对地对学习失去了热情,开始散漫,开始学会临急抱佛脚求不挂科,哪怕重修不合格也好,还有清考来保底。

玩着过的大学,助长了读书无用论。

没有对课程规划作出合理优化的高校,以及部分说不上负责的教师,使得整个大学学习氛围变得更为虚无缥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玩命式读中学,玩乐式读大学”恐怕是当下的教育现象,我们那个年代里,竞争还没有目前的激烈,中学期间都已经是源源不断的补习班,平时各种习题轰炸,更有各种靠高强度让学生熬过高考的复读学校、培训学校。

如今,别说中学了,就算是刚读小学的孩子,也难以逃避周六日各种补课,经历过应试教育大浪淘沙的上一辈父母,都恨不得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学生学业负担大,已经不是一两年的现象。

玩命地读了十二年书,终于去到一个再没有升学考试的大学,很多学生会觉得,终于获得了自由。

有多久的压抑,就会渴望有多大的放肆。上大学的时候,不少新生都是踌躇满志,要拿奖学金,要考研,要有一番成就,但几年下来,很多都变得颓废。

逃课,上课打游戏玩手机,作业靠百度,毕业论文可以找tb代写,哪怕挂科了,毕业清考大多都还是会给你过,没有了任何高考时面临的压迫感,让不少人都开始在大学里堕落。

印发文件,要求正视高校教育问题,给学生“增负”,理论上是个好的举措,取消清考制度、严肃处理毕业论文抄袭问题、改善课程编排等,都能让学生更有危机意识,刺激用心去对待学业问题。

但始终有个担心,这个事情必须循序渐进,避免让本来学业负担就很重的学生(如医学生)再增大学业负担,也避免在课程编排并无合理改善的情况下粗暴增加门槛。这样恐怕会适得其反。

先优化校内课程编排,去除水课,精简出金课、核心课程,按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实践时间需求,来作出合理的铺排。免得大一的时候一大堆无谓的水课,大二大三核心课程的学习精力又被无意义的课程分散掉,大四最应该全心全意找到实践机会的时候,却又铺排满赶进度的课程。

部分大学生颓唐,确实是因为自身自制力不足以及课程编排的问题导致,但也有一定原因是出在个别高校教师的教学风气上。

不难发现,某些学校的某些教师,上课基本就是照本宣科,甚至只顾埋头读教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闻不问,甚至连教学质量都非常一般。

还记得大学时期,我的导师会非常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度,经常会打电话跟我了解班上的同学的学习状态(我是班长),对于某些同学翘课或者上课总是走神的情况,导师都会去想办法劝导。这位导师,我们是非常感激的。

但也见过某些老师,教学水平确实比较地一般,上课鼓吹的说话对于学生学习没有太大帮助,投影出来的课件可能已经用了三四年没有调整过,老师上的课水,又怎能留住学生?

不少大学都有所谓的课评系统,让学生给老师评分,所谓的改善教学质量,然而,又有多少学生是能毫无顾虑地给出真实的评价,又有多少学校真的是做到淘汰教学质量差的老师?

在读大学的时候,因为某老师收到了负面的教学评价,便打电话给到我(班长)去要求处理,那种感觉,有点像tb卖家叫你删负评一样。后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挂科了,这个暂时当做没有关联吧。

也有一些学校,是学生在期末考之前或者在出分数之前给老师作教学评价的,各种因素之下吧,敢真实差评的,寥寥无几。

只有真正地落实教学评价,让水课专业户回炉,让精品课老师得以表彰,才是良性发展。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我在高三的时候,很喜欢周六日去周边的大学课室里面自习,我觉得一边感受大学的氛围,一边学习是个有意思且自励的事情。

有一天,我误入了一个要上周末选修课的课室,一位老先生在台上讲得非常激情澎湃,听课的学生互动非常频繁。

“老师说的课特别有意思,上下五千年历史他了如指掌,评论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深刻到位,他的选修课很难抢的,很多人周末不回家都会来听。”

得一良师,夫复何求。

我认为,给大学生“增负”有一个前提,就是去除水课之余,要让教师们锤炼出精品课,即使学生再花心思,去听的依然是水课,那么始终也是徒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毕业之后,很多师弟师妹会问我:师兄,你经历那么丰富,你大学一定没有虚度时光吧?

但事实上,我毕业几年,都一直在感慨,如果当年我没有虚度那么多日子,我如今会不会有些不一样?

真的,每个人都会有惰性。

当你去到一个,期末考多少分,不会有家长去过问,不会影响你未来升学,你瞬间就有了选择进取还是颓唐的空间。

当你再也不用一天花费大量精力去学习,可以接触更多新鲜有趣的事物,混混社团,谈谈恋爱,打打游戏的时候,会觉得,似乎学习没有那么重要。

其实,所谓的给大学生“增负”,我觉得不会是一种让大学生保持高中拼杀状态的高强度压力,而是,学业考核要求更为严格了,学生正视起了自身的学习和发展问题,必须用心对待学术。

而学校也能够真的换位思考,处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课程编排的合理性,去除水课,对教育的课评体制落实到实处,淘汰教学质量差的老师,打造精品课程,提升教学质量。

课程规划好,讲课又有含金量,学生也有一定的学业考核压力,才是真正促进大学生成长的正规道路。

那天跟朋友出去,谈起未来,真的很迷茫。

我现在已经大四了,还没出去实习,校区处于山旮旯的花都,想找到心仪的工作不容易,若是住学校里,去市区往返实在不方便,在市区租房子的话,我怕实习工资都不够付房租,于是干脆在家里准备专业考试,做做公众号,学学日语。

我跟朋友说:“我真的很怕啊,到了这个时候,像我们这种普通大学的学生,出去工作,很难拼得过人家名校,有很多招聘走直接要求研究生或者985,211。而我们呢,找一些普通点的工作,还会被人家说,读个大学也不过如此嘛,还不是几千块钱的工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给“大学增负”成了一个主流话题。

我不知道那些人是没上过大学还是上了假的大学?天天嚷嚷着上大学轻松,总是变着法子来折腾大学生?

大学很轻松这种鬼话,只是高中老师用来忽悠高三孩子的谎言好吗。

实际上我一直很不喜欢高三老师给学生们灌输“高三努力一点,上了大学就轻松了”这种鬼话,以至于给了很多学生先入为主的概念,到了大学就放纵了。

你可以跟孩子说,“高三要好好努力,上了大学就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可以以你喜欢的方式学习,不再是单单背这些枯燥乏味的书,不再是填这些只有标准答案的题,还可去尝试更多姿多彩的生活,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阅历,不必再埋头于题海,三点一线。”

除非家里有矿,否则大学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一定都不轻松,而还很累。

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地区的孩子,处于一个极其尴尬的位置,在老一辈人还停留在“上大学可以改变命运”的思想,抱着想让“孩子能过上轻松一点的生活供孩子上学”心态供他们上了大学,可是外面的现实是,你上了一个普通的大学拿了一个普通的文凭进了普通的公司拿着普通的工资,勤勤恳恳地工作穷极一生也很难在北上广买一个厕所。

现实对于我们来说极其残酷,以至于很多孩子,在上大学时期,就本着为自己未来奠基的心态迫不及待地加入各种组织社团,策划各种活动,参加各种兼职。他们总是相信,这样子,总该能为自己的简历增添些色彩,好让自己将来在求职上的多一丢丢优势。

我们不得不承认光是学历我们就被别人甩了两条街,所以只好在简历上下功夫了。

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忙得甚至有些忙得焦头烂额,有的学生却天天在宿舍煲剧。

当你们不加区分,只是一味的嚷嚷着大学很轻松,要给大学增负时,这对那些原本就很努力的大学生,实在是很不公平。

而这所谓的增负,对那些“家里有矿”的学生,也根本无济于事,只会徒增那些原本就很努力的孩子的压力。毕竟,一个人是否想努力,始终还是得靠自己自觉与兴趣,不是外界随随便便就能办到。

我觉得,下方的网友讲得挺有道理:

与其总是看大学生“不顺眼”,一味嚷嚷着增负,不如好好想想把大学的课程设置得更加有趣更加吸引更加有用,让学生有兴趣且能学以致用。难不成,要把大学变成应试教育才甘心?

当然,这些话只是为那些本来就很努力的学生而发,有时候觉得,社会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有太多误解太多恶意了。至于那些真的很闲的大学生,当我没说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