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选课,年年崩溃。

每年这时候,都要面对着校园网的宕机页面“Service Unvaliable”,拷问人生,问自己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选课这么难?

为什么好老师的课那么满?

为什么比较水的选修课都没了?

为什么我的人品这么烂?

为什么学校还是没作为?

为什么?为什么?

年年选课,有人变得随意了,有人更加坚持了,有人一直功利着......不变的是,校园网那年年必崩的页面,以及对此长期手足无措的学校。

所以堂主今天就试图说积累选课的同学,也为他们拷问一下学校为什么?为各位同学敲黑板!划重点!

选课难,说到底,可不是“分段选课,依靠人品,大一让给大四”,就应该糊弄过去的大BU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民的选课

“技术问题还是态度问题?”

学民,校园里的普罗大众,采取佛系和随机法。

喜欢的课选不上,他们不会闷闷不乐,踢到不喜欢的课里,他们也不会自暴自弃。

“啊!选课这么激烈,我还是......算了吧”

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们总在人群散去的时候,才孤独地打开选课系统,看着所剩无几的课程,草草勾选几门,吞下别人难以下咽的课程。

而他们之所以如此清心寡欲,还不是因为,曾经对选课爱(shang)得(hai)深(tai)沉(shen)!

想大一,他们曾经也是励志新学期要好好开始的好少年,苦苦研究学生培养计划,耐心定制专属DIY课程表,并在前一晚早早躺下,第二天清晨不屈不挠赶走睡意,坐到电脑前......BUT!

7:50,我一定要抢到!开电脑!开网页!开教务!

7:59,网页刷不出来,教务自动闪退

8:00,教务系统崩溃!

8:30,发朋友圈:辣鸡校园网!毁我青春!

8:30-12:00,一边刷着朋友圈里的评论,一边是不是看看教务系统有没有修好,自然,结果是没有的。

晚上8:00,终于登上了教务系统!好开心!

能选的课都没了......ok...fine...开心。

“想问天问大地,我为什么要这么认真选课?是手机不好玩?还是外卖不好吃?气就气人在,有的同学吧,起的比我晚,选得比我迟,但是只要小手一勾!选上!”原来,选课是个人品问题。

除了对自己人品的质疑(和假期没有好好拜阿弥陀佛的悔恨),随机选课的同学最想问学校的就是:选课系统这么烂,是技术问题还是态度问题?!

系统崩溃本是因为技术不给力,每年选课开放的瞬间,数万计的学生请求涌入,如此大量的、突发的访问业务,才会导致选课系统崩溃。

然而,技术问题总是不解决,学生年年抱怨,选课年年崩溃,多少也暴露了学校管理学生的态度。

学校的潜台词是,“一年选课才两次,为了这两个时间段配置更高服务器或增加服务器,性价比岂不是实在太低了?”于是,在“真金白银”面前,大多学校都选择了无视学生们的牢骚和小情绪。

知乎一位网友的金句良言扎中了学民们的心:“我们交了学费,你却课放到教务系统让我们自己抢!那我们以后把学费放到教务系统,你们自己抢好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霸的选课

“好老师为何那么少?”

学霸,自然是各个院系里的理想主义者。

选课,当然要选自己喜欢的。点名、挂科、考试难,这些都还好啦,最烦被迫选上的专业课老师,只会念PPT。

“唉,XXX老师的专业课又没有了!”

每年,同一门专业课,总要看着A老师的班级人数爆满,B老师班级寥寥数人。而后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去A老师的班级蹭课,求老师写纸条给教务处,来做插班生。

好老师的课,是从来不缺学生的。讲知识,讲案例,讲段子。

可是,大多时候,如果没有耐心的抢课,加成天然的运气,遇到的老师都是这样:PPT自带90年代的古风,讲课照本宣科,2018年了,他怎么还在说上世纪60年代的案例?

不过这些老师也有“杀手锏”——不定时的点名,终究为他们留住了三分之二的学生。

学霸同学最想问学校的是:为什么好老师总是寥寥无几?

复旦大学哲学系的老师曾说,因为高校老师在科研方面的压力,国内高校普遍重研轻教。难道是老师们醉心于科研太辛苦?

勤勤恳恳的学霸们,对于成绩,不屑于平白无故的恩赐,对于老师,不惮于在期末教师评价系统里,给出中肯的评价。

然而,等到了下一年,学校系统上,好老师的课依然堂堂爆满,PPT老师的课依然年年不减。

万幸的是,还好有广大的其他同学,在二次分配中,被拉去填补人数,壮大不满员的班级。

如此,开启了喧喧闹闹的下一年,循环往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渣的选课

“功利的我,才配油腻的学校”

他们遵循“实用主义”,选课,选好拿高分、实用性强、考试好过的,就行了。

他们信息发达,总能以敏锐的洞察,发现最水的老师、最水的课。

他们勤俭持家,大一大二时自己动手,大三大四时继续抢课,造福学弟学妹。

“高数别选TA!超变态!”

“毛概选TA,给分炒鸡高!”

“选修课选保健学!奇葩还有趣!”

是的,他们知道学校的好课寥寥,但好老师往往也意味着更多的作业、更严格的考勤、更难过的期末考试。

是的,他们知道学校的课程打分机制不一致,但同一门课选了不同的老师,给分可能是天壤之别,自己也有机会找到更“善良”的老师。

是的,他们还知道学校的教师评价体系形同虚设,尽管有的老师上课真的很差,照本宣科,但大多同学还是会象征性的给老师好评,那自己也象征性的好评呗。毕竟,无论怎么反馈,不出意料的话,下一年他还是会一样出现在选课系统里的。

是的,他们深知,选课上课,这是一个僵化的、迟缓的反馈及循环系统。

可校园不过是社会的缩影,当整个社会变得功利、浮躁、油腻时,又怎么能对被社会挤压变形的“象牙塔”有太多苛责呢?不是我功利,只是学校太油腻,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健康的体系下,健康成长,不是吗?

于是,他们迷恋从不点名挂科的老师,也在各种奇葩的选修课中无法自拔,期末时一顿恶补+狂刷课堂存在感,总是给他们带来“这样分数也很ok呀”的错觉。

“哎呀,就系这样子啦!”是他们的人生信条。

他们是早慧少年,只是不知道,时光如白驹过隙,四年过后,当绩点不再成为评判一个人的唯一标准时,回望能力平平、头脑空空的自己,他们是否依然会觉得自己很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