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涌起的军事统帅中,项羽是一个在战场具有天然感染力的人。跟其他诸侯不同,项羽总能身先士卒的带头冲锋。在他的统帅下,士兵总能比平常更加勇猛善战。巨鹿之战时,昔日被称为虎狼之师的秦军,被项羽的楚军击败。一时间,天下的诸侯看着项羽时,都只能用膝盖跪着向前走,不敢抬头仰望它。

项羽的战术,看起来总是简单,却迅猛,一力降十会,凭借自己的力量,从正面击败敌人。他这种堪称霸道的方式,不由让人联想,如果楚汉战争中,项羽获得最后的胜利。那他会如何面对同样善战的匈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项羽的这种处事方式,并不是没有缺点的。过于霸道的处事,让他身边缺少足够的盟友。即便是那些在他力量下归顺的诸侯,只要一有机会,就会转身投往他处。而且,项羽在军事堪称天才的表现,在政治谋略上,会差很多。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在鸿门宴上放过刘邦,并且透露了曹无伤的消息。导致这个可以将来为自己所用的人,被刘邦杀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羽的这种不足,范增可以做到互补。这是一个在七十岁时,毅然选择加入反秦起义军的谋士。他不只有年龄的优势,更懂得谋略。当年陈胜战败,范增就指出,陈胜的失败在于他自立为王,失去了反抗的根基。而楚人对秦国有很深的敌意,不只是亡国之恨,更对当年楚怀王被秦人杀死念念不忘,并希望世代都是楚国将领的项氏能站出来统帅反秦的旗帜。

范增看出这点,所以才让项梁拥护楚怀王的后代,继续反抗秦朝。人心莫测,这种判断,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范增去世后,项羽跟刘邦之间,又经历了一次重大变化。他跟刘邦之间,因为互相僵持,只能签订合约,准备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不得不说,项羽真的是个实在人。他不仅送还了刘邦的家眷,还撤兵东还,准备回到彭城。可刘邦又怎么会放弃这样一个好机会,他立刻举兵进攻。

由此,垓下之战爆发,项羽大败。不久后,被逼乌江自刎。如果在这个时候,范增在项羽身边,绝不会轻易的相信刘邦的诺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了解刘邦,这是一个不会甘于在别人之下的人,胸有城府,想要有一番大作为。这样的人,不会为了诺言,放弃眼前的机会。而且,当时天下因为战乱早已疲惫不堪,百姓已经不愿意再保持这种诸侯僵持混战的场面。

平凡幸福,才是他们向往的生活。但这一切都来不及了。而且,范增的离去,对于项羽的人才阵营有很大的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邦曾在称帝后的庆功宴上说:“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刘邦这个说法,确实有一定的 道理。范增地位最高时,被项羽尊称为“亚夫”,他也是项羽身边的谋士。这样一个身份这么高的人,却因为主将猜忌,而纷纷离开。对于项羽团队的人,或者想要加入项羽阵营的人,都是一种很大的冲击。

当然,天下大势的变化,不会因为一个范增,产生巨大的改变。项羽的失败背后,肯定是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范增的去世,让胜利的天平,发生了微妙的倾斜。就如同多米诺骨牌的倒下,影响了历史的变化。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微信公众号: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