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2年,北京皇宫里显得格外忙碌。朝廷大小官员都被动员起来,就连宅在深宫多年的万历,也比以往更忙一些。倒不是忙着过节,而是明朝得到朝鲜使臣的告急,朝鲜本土大半以上被日本占领,朝鲜王子被俘,国王落难出逃。这个消息十分意外。

在印象中,朝鲜的实力是强于日本的。日本不过只是一个海岛小国,怎么可能击败朝鲜。更让明朝怀疑的一点,朝鲜使臣送来的消息中,并没有对战事的具体描述,只是含糊带过。此时,又有消息传来,朝鲜可能与日本有所勾结,准备诱惑明朝出兵,趁机消灭明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朝的怀疑,让朝鲜十分忧虑。他们很快又向明朝递交了日本恐吓朝鲜的书信,并向各部的官员,乃至太监游说,希望明朝能出兵援助。按照宗主国的义务,明朝确实应该出兵。可在情报没有被验证以前,贸然出兵,于国家不利。

为了验证事情的真伪,明朝派人去辨别流亡在外的是否真的是朝鲜国王。最后,经过一番讨论得出结果,日本不仅对朝鲜发动了战争,而且真正的目标,不是朝鲜,而是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判断,确实是正确的。日本不但进攻朝鲜,还曾派出使臣到南掌、暹罗、莫卧儿帝国、葡属印度、菲律宾、琉球、朝鲜等亚洲各国,让他们俯首称臣,协助日本一起进攻中国。在日本给朝鲜的国书中,他们提出向朝鲜借道,进攻明朝。可朝鲜根本就没有回复,还把消息传回明朝。只是明朝不相信,没做出什么反应。

当时日本这种扩张侵略的野心,主要来自他们的实际统治者——丰臣秀吉。丰臣秀吉出身贫苦,却靠着自己的本事,统一了日本。但他的野心,不止于此。丰臣秀吉的书简中,常以“天下人”署名。这个“天下人”的原文在日语中,不仅代表着“殿下”的含义,更表明丰臣秀吉想要成为已知世界的绝对统治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这个想法早就由来已久。丰臣秀吉占领九州后,曾写过一封信:”壹岐和对马都已臣服于我 ,不久朝鲜国王也将服属于我。早晚一定要用自己的生命把明国搞到手。“

他还构想了占领明朝后,应当如何统治。在丰臣秀吉的规划中,日本占领朝鲜后,北京将成为天皇的驻地。北京周围的土地,将成为皇室领地。养子关白由秀次出任中国的关白,日本的关白、朝鲜交给亲信或亲戚担任,日本天皇中皇室挑选。丰臣秀吉本人驻守宁波,借助这个贸易中枢,他可以控制日本、朝鲜、中国和南蛮。这个就是当时丰臣秀吉自己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实现实现自己的想法,他还辞去了关白的职位,担任太阁,向日本各大名派出了征兵动员令。在进攻朝鲜以前,丰臣秀吉已经准备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后,集结了10万五千人的陆军,九千二百人的水军,船只七百艘,向朝鲜进发。日本军队进攻朝鲜,而朝鲜几乎是以溃败结束了战争。

他们的地方官员几乎没有坚守,就放弃了抵抗。皇室中央与地方失联。这也是为什么,朝鲜使臣对战争的实际情况并不熟悉,跟明朝报告战争时,也是十分模糊。当明朝同意援助朝鲜出战,朝鲜提供的情况,也非常的不准确。同时,他们也无法提供军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明朝第一次出战的时候,只派出了少量兵马,并且是在极为不利的天气条件下进攻。这自然是难以取胜。但第一次的失利,让明朝重新进行了调整。他们一方面派遣使臣跟日本接触,争取拖延时间,另一方面,做长期战争的准备,做全国动员。同时,将兵权从朝鲜手中拿回。援助朝鲜的明朝军队,一律归中央兵部调令。因为朝鲜为了复国,过于心急,常常不顾战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朝最后是征集了4万多军队。虽然兵力上跟日本有较大的差距,但打起仗来,却丝毫不含糊。日本节节败退,只能选择暂时跟明朝议和。可停战仅过两年多的时间,丰臣秀吉又一次发动战争。这一次他又集结了14万陆军,7千水军,这可算是准备以人数取胜了。而明朝一共派出七万援军,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再次击败日本,将日本彻底赶回本土。丰臣秀吉也在战争中,遭遇打击,不久后病重去世。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微信公众号: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