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开班会让同学们上台说自己理想,孩子们大多会说他要成为科学家、教师、政府官员、商人等等,大多都是大人们口中“高大上”的职业。然而,却没有一个孩子说他要成为一个园丁、一名环卫工、一位小商贩,即使有,也会遭到台下同学们的耻笑。当然,这也无可厚非,理想嘛,为何不可以定得更远大一些。但大多数情况却是,长辈思想灌输下的畸形产物——“干那些脏活累活(指默默无闻的工作)没出息,你要做的是出人头地(指光鲜亮丽的工作)”——好像一切跟权利、金钱挂钩的工作才是你出人头地的象征,而那些诸如园丁之类的工作则代表平庸和碌碌无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多年以后,那群高谈阔论的小孩子们却都干上了曾经被自己极端唾弃的工作。现实是那么的残酷,让你的理想一文不值。

前段时间,在杭州某小学《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比赛上,一位小学生说:“我的梦想就是发财!”这位小学生在演讲中如此解释自己的梦想:“我不像前几个人说的那么伟大,发财了要去捐款,好不容易发了一笔财,给别人发的?这不太实际吧!当然,要真发了财,能帮到人的还是要尽量帮。自己有闲钱了,自然就可以做一些想做的事情”。我个人挺欣赏他的演讲,小小年纪却活得如此明白,懂得为自己而活,而不是虚伪的去迎合社会上某些扭曲的价值观。

归根结底,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成功人士”,还是取决于我们的选择上,和我们对成功人士的定义上。在泛滥的广告中和浮躁不堪的网络上把成功定义成穿西装、开豪车、住别墅、搂美女的形象。看上去,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庸俗,但在现如今这个金钱社会里,大多数人却极力推崇这些价值观。因此,许多人就跑偏了,不惜一切代价的去追求这些所谓的“成功”,到头来却是人财两空。世上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律,你越想得到的东西,你就越得不到。一切成功都是水到渠成的,一蹴而就的成功几乎结局都不会太好。古时隐士想远离尘嚣,换来的却是刘备般的“三顾茅庐”,而鲁迅笔下的范进毕生想步入仕途中个举人,但临了却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阶段,很多人都比较迷茫,总想将自己的工作与钱挂钩,用钱来衡量工作的好坏,只要薪资好就是成功人士之一。包括我有时也会想,未来我的工作能不能配得上我今天的付出,能不能成为别人口中的“成功人士”。后来想想,也许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并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思想境界的高度,一切都顺其自然吧,坚持本真。只是人生中不能缺了志气,毕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