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养生丨马上进入三伏天了,却是一年最好艾灸季!

现在的我们

每当发烧感冒等小毛病出现时

都会选择疗效比较快的西药

过度依赖医生与药物

中医有言“三分治,七分养”

治标必须要治本,身体才能真正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医典籍《本草从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艾灸就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增强人体自愈能力的方式,民间甚至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说法。艾灸不止可以治疗一些慢性病,还是养生保健、调理体虚体弱的一大法宝。

/ 哪些人可以尝试艾灸?/

- 寒性体质的人 -

痛经、经期紊乱,手脚冰凉都是宫寒的最直接体现。此外,面色暗沉无光、皮肤干涩松弛,脸上长斑,气色差,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老,肚子赘肉多、体形发胖……绝大部分都是因为气血两虚引起的宫寒。

眼看秋冬手脚冰冷捂不热被窝的日子正在一天天逼近,对于女生来说秋冬补阳更是必须要重视的事了!! 艾灸可温宫散寒,活血通经,调和气血,使面色红润,促进血液循环身体排毒,从而让整个人都精神焕发,健康年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静曾在电视节目中表示,艾灸治好了多年痛经

- 湿气重,长期吹空调的人 -

夏天最容易湿气侵体,使得脾胃功能虚,令人浑身乏力,再加上吹空调,造成湿寒交加,导致关节风湿、肌肉僵硬,尤其是肩颈酸痛,水肿肥胖,面色蜡黄……

此时艾灸,可直接将阳气注入,把体内的湿寒祛除,疏通血气,补充精神,恢复身体健康和活力。

- 易受寒、易腹泻、怕冷人群 -

此外,易受寒、易腹泻、怕冷人群,风湿关节、肩周炎、颈椎病患者突出都可通过艾灸中温经通络、消瘀散结的作用,得到缓解。

/ 三伏灸、最好的艾灸时间 /

三伏天是中医所说的“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时气候炎热,人体皮肤松弛,毛孔大开,选择此时在穴位上艾灸,药物更易渗透皮肤,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借以调整机体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旨在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防冬季发病。

2018年三伏天具体时间

伏 前 灸---7月7日—7月16日

初伏 10 天---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 20 天---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 10 天---8月16日—8月25日

伏后加强灸---8月26日—9月5日


/ 三伏灸常用穴位 /

大椎穴:古人称它为“诸阳之会”,这个穴位在背部的最高点,背部本来就属阳,所以大椎穴堪称阳中之阳,《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意思是,大椎是督脉与手部三阳经的交会穴,所以阳气非常足。它的作用不限于补阳,当阴阳相争的时候,刺激大椎,可使阴阳平衡。

取穴方法: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大椎穴功效: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主治病症:大椎穴有强身防病作用。大椎穴主治发热,疟疾,中暑,感冒,癫狂,癫痫,骨蒸潮热,盗汗,咳喘,脊背强急,项强;以及肺结核,支气管炎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肺俞穴:肺俞穴为足太阳经背部的腧穴,俞同输,因其内应肺脏,是肺气转输、输注之处,为治疗肺脏疾病的重要腧穴,故名肺俞。

肺俞穴是主治肺脏疾患的重要腧穴,《针灸甲乙经》说:“肺气热,呼吸不得卧,上气呕沫,喘气相追逐,胸满胁膺急,息难,……,肺俞主之”,《针灸资生经》云:肺俞治疗“喘与哮”。近人指出,肺前穴主治肺脏病变,对改善肺脏功能,消除肺脏功能失常所产生的理证候,具有一定功效,故有解表宣肺、肃降肺气的作用。

取穴方法:人体肺俞穴位于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病症:临床上用于治疗咳嗽、哮喘、咳血、肺痨及过敏性鼻炎等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一些呼吸系统疾病。

膏肓穴:此穴是人体重要保健要穴之一,属足太阳膀胱经。唐代药王孙思邈曾在《千金方》中说:“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遗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比如,得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慢性疾病,且因久病不愈变得体弱消瘦时,说明身体气血阴阳均已受损,最适宜取膏肓穴施灸治疗,起到扶阳固卫、济阴安营、调和全身气血的作用,从而使身体恢复强壮。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

脾俞穴:此穴是脾的背俞穴,和脾的功能关系密切。中医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统摄血液。脾胃同居中焦,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人出生之后,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 “后天之本”。脾气的运动特点是主升举。脾为太阴湿土,又主运化水液,故喜燥恶湿。脾在体合肌肉而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属络于脾与胃,相为表里。脾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与长夏之气相通应,旺于四时。刺激脾俞穴,可以提升脾脏的功能,起到健脾益气的作用,使脾运化水湿功能正常,将身体多余的水分转输到肺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液和尿液排泄出体外,令湿浊消散,诸症解除。

取穴方法: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疾病:现代常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炎、胃痉挛、神经性呕吐、肠炎等。

肾俞穴:肾是人体五脏之一,主藏精,主水,主纳气。而肾俞穴就是与肾有关的。肾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主藏精,主水,主纳气。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和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故肾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肾藏精,主蛰,又称为封藏之本。肾在体合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互属络于肾与膀胱,相为表里。肾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与自然界冬气相通应。

取穴方法: 人体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疾病: 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突穴:别称玉户、天瞿,出《灵枢·本输》中,属任脉。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主治气喘、咳嗽、暴喑、咽喉肿痛、呕逆、瘿瘤、梅核气。

膻中穴:是人体任脉上的穴位,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膻中穴的主治病症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等。

现代临床上常用于咳嗽、气喘、气短、咳唾脓血、肺痈等呼吸系统病症,噎膈、臌胀、呕吐涎沫等消化系统病症,胸痹胸痛、心痛、心悸、心烦等心血管系统病症以及产后无乳、瘿气、霍乱、转筋、尸厥等其他病证。总之,临床运用本穴多用于心肺病变,尤宜于心肺气虚之证。

该穴具有调理人身气机之功能,可用于一切气机不畅之病变,诸如肺气不降之上逆、心之气血郁滞以及肝气郁结等症。

来源:网络综合 | :网络综合

责编:李林清 李威

投稿:cnqichun@163.com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违者必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