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热播的历史同人大剧《军师联盟》让不少观众对于司马懿的形象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影视作品和历史是存在偏差的,司马懿在剧中成为了敦厚仁义的代表,然而历史中的司马懿却是宫斗达人,手段非常狠辣,而且身为曹魏四世重臣,甚至还交付以托孤重任。然而曹叡却所托非人,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几乎为日后自己儿子篡魏铺平了道路,从开也为晋国开国铺平了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懿剧中的鹰视狼顾之相

司马懿出身当世名门,其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个“达”字,当时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嫡出的儿子有三人,分别是司马师,司马昭,司马干。

三国历史的终结在演义中的一句话叫做三家归晋,司马家族通过夺取曹魏的政权取得了三国乱世最大的果实,而且从司马懿开始,其手段让很多历史名家所不齿,甚至是唐太宗李世民都曾愤恨的评价司马一族对中国的危害,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司马懿的一众子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家族的部分族谱

李世民曾经批评司马氏窃国,称其为手段下作,所以国祚甚短。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为什么国祚甚短,这和司马氏一族中的一个人有这莫大的关系,这个人就是司马懿的亲孙子司马炎。司马懿和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虽然已经成为了曹魏后期真正的掌权人,但是他们一直也没有走出最后一步,直到司马炎这一代才正式接过了曹魏的天下,而晋国开国皇帝就是司马炎。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5年-290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演义中有一句话说得好:“丕睿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这个司马就是司马炎,在逼曹奂退位后,司马炎正式开创了晋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炎

其实在篡位之初,司马炎还是颇为实干的,建国后他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以发展生产, 并颁行户调式(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太康年间,西晋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然而在他灭掉了吴国之后,因为没有了敌人,司马炎开始迅速的腐化,而他腐化的第一步就是全部接纳了吴国孙皓的后宫,孙皓是出了名的荒淫,其后宫嫔妃多达5000人,而司马炎全部接受。司马炎这一手也直接让他的后宫膨胀到了上万人的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的“羊车望幸”

由于后宫过于庞大,因此每天晚上要临幸哪个妃子,成为司马炎十分头疼的问题。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坐着羊车,让羊在宫里随意行走,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在哪里宠幸嫔妃。于是有个嫔妃就把竹枝插在门上,把盐水洒在地上,羊因为喜欢盐水的味道,停下吃食,于是羊车就停在她的宫门口。这个故事出自晋书卷三十一,因为这个故事,后人把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或者宠爱,就称为“羊车望幸”。而这一荒唐事也被世人认为是亡国之兆。

除了好色成性,司马炎更喜欢挥霍无度,当时的奢靡之风就是源自于他,自从他开始荒淫之后,大臣贵族外戚纷纷效仿,王恺和石崇比富的故事也是发生在此时。后人评价从未见过有如此开国之君,而且社会风气也为之一变,变得奢侈颓废,中华民族的腐化一时空前。在司马炎统治的末期,更是因为他身后事安排不当,引发了著名的八王之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王之乱关系图

八王之乱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司马炎在安排继任者人选上的重大失误,造成了贾南风得以干政弄权,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八王之乱从开始到结束共历时十六年,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是在贾南风的一手策划下,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楚王司马玮进京杀杨骏开始到六月司马玮被杀为止。三个月中,两个大臣杨骏、卫瓘被杀,两个藩王司马亮、司马玮丧命。

八王之乱的第二阶段是从元康九年(299年)开始到306年结束。这个阶段动乱规模比第一阶段更大,参与的宗室王更多,战争更加惨烈。八王之乱直接将中原多年的安定发展毁于一旦,战事对全国不少地区都造成严重破坏,饥荒、疫病频生,亦令不少人被迫离开家乡求活,成为流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胡乱华

而且八王之乱更深层次的灾祸险些让汉族就此覆灭,八王之乱以后,晋朝的军事力量在内战中消耗殆尽,国力迅速衰退华夏大伤。而各部胡人却趁机起兵,侵扰中原,中原大乱。在百余年间,先后由胡人及汉人建立了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

也正是在此期间中原大地生灵涂炭,白骨千里。当时烜赫一时的中原士族十不存一,普通老百姓而更是不计其数。在五胡乱华的一百多年里,北方汉族最初的人口数量大约为1200万人,到了冉闵花了三年时间灭掉羯赵政权时,此时的北方汉人却不到400万人。人口锐减了三分之二。而与之对应的,北方的胡人数量却增加到600多万人。由此足见司马炎的罪孽,所以历来读史之人无不痛恨司马一家,而且其通过权谋诡计窃国更是不值得推崇,切莫被影视作品混淆视听,忽视了真正的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