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了条新闻。

标题挺惊悚的,《男子曾是理科状元考上清华,毕业后当保安》。

说的是一个二十多年前的长沙理科状元、清华大学毕业生,后来当了保安,现在做物业。

如果不去看男子的自述,只看标题或者字面意思的话,很容易让人想起多年前震惊全国的“北大毕业生卖猪肉”。

这些年,“读书无用论”本来就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加上每天的新闻里报道出来的都是:

大学毕业生月薪三千,农民工动辄过万;
考上专科不读,爸爸带着女儿卖韭菜盒子;
农民工一天四五百日薪找不到人,大学生月薪三千找不到工作……

看得人真是灰心丧气。

但这个,不太一样。

这个叫张晓勇的清华毕业生,他是22年前长沙理科高考状元。

毕业之后,曾经在广州工作,高薪,白领。

但,张晓勇在广州工作5年后,父亲突然生病瘫倒在床,他辞去了高薪工作,回到老家。

不经历的人大概永远无法去想象他的担当,放弃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从一线城市回到二三线城市从头开始——一个非常有责任感,为家庭付出的人啊。

在小区里当过保安,如今他是一个市场物管客户部的主任。

视频还采访了一个他的同事,说他工作非常投入,很负责任,哪怕是半夜接到电话也会马上出现把工作协调处理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清华出来,就一定要大官,赚大钱,或者要成为一个功成名就的科学家吗?

如果上面这些愿望实现不了,就认为读书是没用,上大学是没用,还不如早点做生意、参加工作赚点钱补贴家里——这是很多人认同读书无用论的心理基础。

“你看北大毕业的也不过是卖猪肉,清华出来的也去当保安了而已,我混混又怎么了?!”很多年轻人这样说,甚至在教育孩子上,也有这样的念头,“如果读不出个名堂,不如早点去打工算了。”

张晓勇是有选择权的人,他选择了为家庭付出,牺牲了自己的一部分理想,但他也没有放弃过实现自我价值,看视频中的他,非常平和,一点都不是怨天尤人的神情,他说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应该是全方位的,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

大部分人,其实连选择权都没有,懒,且怠惰,不努力,还给自己找借口。

老家亲戚有个孩子,读书到初中毕业就不读了,说反正成绩也只有中不溜,上不了好大学,不如就打工赚钱,早点贴补家里。

老家那边工厂多,很缺流水线工人,于是招工的时候去了。

干了几个月,不去了,说工作太枯燥,太辛苦了,一个月赚几千块,觉得少,不够买个手机的;

跟着去干建筑工,听说那个赚钱多,但是他一没技术,二没力气,只能当当小工,又干了一个月,又不做了,说是太累太辛苦,赚得比流水线工人还少。

托来托去有人给他找了个商场当保安,风吹不到,雨淋不到,赚钱虽然不多,但养活自己是够了。

结果他特别生气觉得人家看低了他:“就给我找这么个破工作?!”

呵呵。

一没学历二没能力三没技术,当保安还真的委屈了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喜欢拿特例来说一个普遍的道理:你看,那谁谁,没读过几天书,照样发了大财;你看,那谁谁,也没读过大学,房子好多套了。

可是你要知道,当一个人手里有足够的本钱和技能的时候,才能挑肥拣瘦,才能有选择权和决定权,甚至,才能有放弃权。

你看到的“谁谁”,都只是个例。

在他身后有很多跟他同样学历同样经历但是混得惨兮兮的人。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谁谁”,他的过人之处你没学到,他的短处你倒是紧紧盯住了——拿别人的最短板来要求自己,你怎么可能达到他的高度呢?

去了趟装修市场,听人家聊起来,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一天没有三百块钱,是找不到的。

这么算一算,的确比很多大学生的收入高多了,一个月万把块是很轻松的。

有本事的人,永远都不缺活儿,也不缺市场。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最后一定是看你有多大价值,能为家庭、为社会创造多大价值。

一个初中毕业的吊儿郎当的小青年,连保安都当不好;一个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当一个勤勉出色的物业人员,孰高孰低,不是力见高下吗?

反之亦然。

很多人动辄就以无怨无悔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失败和怠惰,却不过是自欺欺人糊弄自己罢了。

就如同爬山,甚至山顶都没上去过,根本连说“不好看”的资格都没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