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思想家康德曾说:“有勇气的人是考虑到危险而不退缩的人。”

90后小伙鲁鹏程到阿富汗不久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作为中国十九冶集团的一名财务人员,从2017年7月赴任到现在,鲁鹏程正好经历了喀布尔安全局势持续恶化的一段时光。发生在首都的两次恐怖袭击造成超过百人死亡,其中就有外国人。

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先期到达喀布尔的建设者已经在此地坚守了多年,有些人甚至一待就是10年多。如今,当他们站在喀布尔大学校园里,看着中方援建落成的教学楼,当初赶工的艰辛和数千名大学生青春洋溢的笑脸同时浮现在眼前。

在阿富汗、伊拉克、巴勒斯坦,在叙利亚、委内瑞拉、南苏丹……在许多动荡的国家和地区,在充满不确定危险因素的环境里,一条铁路、一架桥梁、一所校园、一座商场,都寄托着当地人对眼下生存和未来生活的希望。一些身在海外的中国人,就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希望建筑师。

春节将至,在高高的防爆墙之内,他们也许只能实现最简单的心愿——给家人打一通电话,报一声平安。

鲁鹏程(左)和李沛龙在喀布尔大学综合教学楼项目现场交谈

28个人的春节

早春二月,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依然能看到未化尽的冰雪,但温和的春风已经悄悄吹来。这个狗年春节,来自河北的80后小伙王闯将再度留在喀布尔过年。

“提到阿富汗,很多人会想到贫穷、战乱,不愿来。”王闯是中铁十四局集团海外工程分公司驻中亚办事处党支部书记。他告诉《环球》杂志记者,“虽然阿富汗安全局势非常严峻,但作为一名援建者,必须深知责任,不能退缩。”

自2008年至今,王闯在阿富汗已度过10个寒暑。和工人一起,在风吹日晒中见证和参与了中国政府对阿富汗的多个重要援建项目,包括总统府多功能中心、共和国医院、科技教育中心和国家职业技术学院等。

其中,援阿国家职业技术学院项目正在建设中。《环球》杂志记者日前见到王闯时,他正陪同国内验收专家组,对该项目进行中期验收。

据王闯介绍,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5240平方米,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以及汽修车间技术升级改造。“阿富汗对该项目非常重视,阿首席执行官阿卜杜拉曾表示,该项目是近年来全国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将对提升阿就业、促进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为保证工作效率,王闯和同事们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一天工作近14个小时。“要指导现场安全生产、提供施工技术支持、进行施工质量监督管理,有时候还要和当地政府部门就具体事务进行协调。”王闯说,常常是忙完白天的工作,晚上回到营地还要总结当天工作,整理材料,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准备。

对于在阿富汗的援建人员而言,并没有多少闲暇时光,他们不仅要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还要忍受内心的孤独。“受当地安全形势所限,我们的活动范围只有工地和营地,即使是放假休息也无处可去。”

“每位援建阿富汗的工人都是英雄,”王闯感慨,“许多人长期默默坚守,很少有怨言。”王闯说,最近他正在琢磨怎么组织大家过个好年,“木工、瓦工、后勤人员,今年有至少28人留守,他们都是我的亲人。我计划组织大家一起包饺子、看春晚。也正好通过这个节日,和当地员工多多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闯和同事们讨论工程项目

在谈到新年计划时,王闯说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把工程顺利完成。“最让我骄傲的是,每当走进项目所在的这片区域,无论是当地老师还是学生,都向我们投来感激的目光。”王闯表示,希望看到一个个援建项目为更多的阿富汗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打个电话报平安就算过年

一排排青瓦、一段段连廊,在阿富汗喀布尔大学校园内,一座中国古建风格的教学楼引人注目。

据悉,这座教学楼是由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承建,2014年8月完工的中国援阿项目,目前已成为该校标志性建筑之一。

参与项目建设的80后小伙李沛龙当时还是一名英文翻译,现在则是中国十九冶集团阿富汗项目部副经理。“建筑面积在2100平方米左右,含8个标准教室、2个语音教室、一座150人的多功能厅。”李沛龙表示,这座教学楼从设计到投入使用广获好评,让他和工人们深感自豪。

“2012年4月刚来喀布尔的时候,我们连吃饭和睡觉的地方都没有。”李沛龙说,当时的喀布尔正处于战后重建阶段,施工和生活条件有限。

“先期来到工地的中国工人不足10人,大家相互照顾,自己架锅做饭,晚上借宿在其他单位。常常天还没有亮就往工地赶,到下午阿富汗当地工人离开后,我们还要留下来检查和评估当天的工作。”李沛龙说。

时至今日,李沛龙依然对刚来喀布尔的那段时光记忆犹新,其中最令他难忘的是2014年的春节。“那年除夕,喀布尔下着大雪,雪堆了半米高,我们被困在营地出不去,又赶上营地停电,没有灯光,更没有电视看,大家只能点着蜡烛,轮流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

李沛龙办公室的墙上贴满了喀布尔大学综合教学楼的施工图表。《环球》杂志记者看到,其中一张工程进度表,记录着从“施工测量”、“土方开挖”到“混凝土烧筑”、“养护”、“拆模”等整整101道工序,其间还密密麻麻标记着每个工序的工期和起止时间。

“这些工程环环相扣,每一项都不能耽误,”李沛龙说,“教学楼建成后,预计可同时容纳3000多人,有望成为喀布尔大学最大的综合教学楼。一想到这里,就很有成就感,不觉得整个过程有多辛苦。”

对2018年的春节怎么过,赶工的援建者们还没有想好,但无论如何,也要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在危险时刻赴任

持枪的警卫、高高的防爆墙。2017年7月,刚到喀布尔,眼前的景况让鲁鹏程感到紧张。年轻的鲁鹏程是中国十九冶集团阿富汗项目部财务主管,此次赴任是他首次驻外。

1 月 29 日,在阿富汗喀布尔,阿富汗安全人员在袭击地点附近警戒

鲁鹏程在喀布尔工作的大半年间,正赶上喀布尔安全局势持续恶化。2018年1月20日,喀布尔洲际酒店遇袭,造成包括14名外国人在内的至少22人死亡。1月27日,喀布尔遭遇一起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至少95人死亡、163人受伤。

“2017年11月,我们所在的工地曾收到袭击预警,部分工作不得不暂时推迟,我和同事们一度生活在担惊受怕之中。”鲁鹏程说,保持乐观心态成为他们战胜恐惧的法宝,“喀布尔的安全局势肯定会有好转的时候,现在就是要抓紧处理好眼前工作,努力不耽误工期。”

鲁鹏程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模式。“工作性质决定,我需要经常跟资金打交道,为确保资金安全,去银行取款时,都要对时间、司机、线路等进行随机调整。加上首都的安全局势严峻,每次出门都要尽力绕开敏感地区或建筑,且须与同事结伴出行,互相照应。”

鲁鹏程坦言在异国他乡最牵挂父母和妹妹,每次和家人通话都是在阿富汗最幸福的时光。“我的家人虽然支持我驻外,但很牵挂我的安全,我希望他们开开心心,不要担心我。”

“我觉得来到这里,就是一种成就。”鲁鹏程表示,现在他的朋友都对他刮目相看,认为能参与到中国对外援建事业,是一件很需要勇气、很值得骄傲的事。

商场在战地

人们都说“商场如战场”,而一些中国商人真的把自己的“商场”搬进了战地。早在十几年前,在伊拉克就出现了一批信心满满,准备开疆拓土的浙江商人。有浙商说,除了精明和雄心之外,更重要的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

2017 年 4 月 29 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中心的卡拉达区,安全人员查看汽车炸弹袭击现场

从1991年海湾战争到2003年美伊战争,伊拉克一直处于重建与摧毁的边缘,在一般人看来,这里是凋敝而危险的,但浙江金华浦江籍商人老黄说,“站在伊拉克的土地上,脚下踩的都是钱”。不过,前提是不惧风险、不怕吃苦、眼光独到。

8年前初到伊拉克时,看到城市里一座座破旧的房屋,建筑经验丰富的老黄开始盘算潜在的建筑市场。看到巴士拉到巴格达一路上随处可见的汽车残骸和破旧轮胎,他感叹“就算做废品回收,也是门好生意”。他和巴士拉政府部门签订协议,圈地建了座儿童游乐场。

如今,老黄经营的公司已经打出了名气,国内一些想要在伊拉克寻找商机的公司往往会找他牵线搭桥。一来二去,老黄在巴格达市中心卡拉达区盘下的一座小院成了许多在伊中国人停留的场所。

腊八节这天,在这座小院里,几家在伊中国企业的员工聚在一起过节。一碗腊八粥配上几个小菜,节日气氛虽然并不浓厚,但大家很珍惜相聚的机会。

“过年回家吗”成为聚会中最常被谈起的话题,少数已确定回国行程的人言谈中难掩喜悦,更多的人则在盘算着如何在伊拉克度过又一个春节。

浦江人老戴2011年辞去老家的工作,来伊拉克投奔老黄,原本计划出国3年的他,一待就是6年多。因为工作安排,老戴多是年后回国休假,2018年的春节也将是他在伊拉克过的第6个农历新年。

老戴通常会在春节前一周着手准备——到街边的理发店体验一下当地“洗剪吹”,拿着公司补贴到商场添置新衣新鞋。虽然节日的采购氛围比不上国内,但也颇有些仪式感。

“除夕前一天,搞卫生、挂灯笼,大家集体参与。除夕早上起来,贴春联、准备年夜饭,要忙的事也挺多。”晚上的年夜饭,老黄也会邀请留守在巴格达的其他公司人员、记者一起来热闹一下。饺子、面条、米饭和汤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总少不了这些“主角”。

年夜饭后,抽奖活动和发红包总是很受欢迎。抽奖结束,楼上简易的KTV成为消遣场所,跨年夜每个人都要献上一曲。

大年初一,大家睡个懒觉,下午穿上新衣服去巴格达的某个地方游玩一番,春节活动就基本结束了。

不过,新年的忙碌快乐也掩不住对家人的思念。45岁的老戴常谈起读小学六年级的女儿,“我的(微信)头像是我小孩的背影,在湖州南浔拍的”,“她12岁就长到一米六几了”。老戴的手机里,还存着好几段和女儿一起录下的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环球》2018年第4期封面

来源:《环球》2018年第4期

总监制:刘明 执行总监制:卞卓丹

监 制:陈昕晔 责任编辑:明昊 记者:贺蒋超 程帅朋 胡艳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