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如果遇到问题不懂,身边的朋友一定会说:自己百度一下。“百度一下”不知不觉已经成为搜索答案的代名词了。

在2000年的时候,李彦宏创建百度,从出现到现在准备18年了,百度这个搜索产品在我们生活中影响力越来越大。

现在百度这个品牌,在中国代表搜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一家公司的品牌被人们用来代表某样事件或东西的时候,代表这个产品被普罗大众所接受。就例如怕上火喝王老吉,头痛吃阿斯匹灵,这些都是商品名称。

上面举例都是品牌变为名词,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类,但是品牌如果变成动词的话,就有点“神工鬼力”了。

经常玩微信的人会说,你“@一下我”,而搜索引擎百度几乎成为中国通用的搜索通用语。

虽然大家都习以为常的说“百度一下”,但是百度正式创立到现在还没年满十八岁,属于“未成年人”。当初李彦宏看到了中国互联网及中文搜索引擎服务的巨大发展潜力,抱着技术改变世界的梦想,他毅然辞掉硅谷的高薪工作,携搜索引擎专利技术,于 2000年1月1日在中关村创建了百度公司。而“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就是百度创立之初的使命。

估计当时李彦宏也没想到百度居然会发展成为动词,今时今日百度的搜索目录索引总量已经超过亿万级别了。

至今,大众都了解到百度的真正用途,百度从不及物动词到及物动词,我们用来搜索资料,搜索问题,调研分析,甚至可以发先其他人的隐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人认为,使用百度搜索的时候,仿佛自己穿过信息的空白地带,翻过信息的大山,正为自己打开信息的新通道。

但这种想法有点虚假,因为我们所接受的都是搜索引擎提供的索引,里面的信息绝对不是世界的全部,因为世界不是搜索引擎上有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等信息所组合而成。

也有人认为,现在人们都被搜索引擎所奴役了,除了“百度一下”,普通人没有太多获取信息的途径,虽然这样但是百度搜索引擎在中国还是一个很不错的产品。

当然,百度只是在国内站稳了脚步,在全球层面上,Google要比百度更高一个层次,理论上google要比百度更自然而然的提供信息给我们,符合自然搜索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台湾,我们一般人说「去Google」,而在中国人们多半是说「百度一下」。赫佛南在文章最后也提到了这个中国的搜寻引擎。在她看来,尽管百度受限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审查而被人诟病,但是它取名的意境倒是高出谷歌一截,也是较符合搜寻精神的公司名称。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意十足,但百度在英文网站的公司介绍中是解说为“在目眩耀眼的花灯中,寻找灯火零落处的美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