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行废立之事,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士人的成人之恶。东汉中后期的皇位继承早已经偏离了法定的继统程序,变成了由外戚、宦官轮流拍板决定的事情。董卓入洛阳后,急着把自己妆扮成外戚,也是想着依样葫芦一番而已。

从前出现皇统中断,选择由哪个外藩入继,士大夫有权在朝堂之上提出自己心仪的候选人。这种情形,史称“豫议”。可是改由宦官外戚轮流坐庄后,就没了他们什么事,董卓一介武夫擅行废立之事,显然与从前又有质的不同。汉末士人百余年来朝堂之上饱受打击压迫,难以扬眉吐气,现在干脆助纣为虐不过是出口恶气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绍、袁术兄弟逃离洛阳,并没有回家乡汝南,而是一北一南背道而驰:袁绍去了冀州,袁术则去了南阳。这并非是道不同不相与谋,而是另有隐情。就在袁绍兄弟离开洛阳不久,周祕、伍琼就主动向董卓荐贤,推举韩馥为冀州刺史,张咨为南阳太守。

有太多理由相信,袁绍在出逃之前,就已经开始在暗中布局了。

董卓自听从了周、伍二人的建议之后,把政事交由士人负责,“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后汉书-董卓传》)朝堂之上,气象一新,进京之初的董卓,名声还是相当不错的。他不但礼贤下士,更从谏如流。虽公然将年幼的天子视如无物,却并没有引起朝臣的强烈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狼永远是狼,即便披了羊皮也是食肉动物。董卓见朝堂之上风平浪静,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性格中贪鄙残暴的一面暴露无遗,史称“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睚眦之隙必报”。董卓的倒行逆施,令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朝臣早上出门不知晚上是不是可以无恙归来,每早的上朝竟然成了生离死别。没有人知道自己会不会罹祸横死,所有人的沉默更助长了董卓的凶焰。

董卓不是约束手下,反而又纵兵大掠,《后汉书》载:是时洛中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殷积。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谓之“搜牢”。人情崩恐,不保朝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各地义军蜂起,成立了讨董联盟。用心分析,这次起兵,其实是袁绍在为了扩大其家族地方势力而已。参与起兵的袁家人计有袁绍、袁术、袁遗三路人马,如果算上袁家门生故吏的话,联盟其实就是一支“袁家军”。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义军打出的旗号是“三公移书、云见逼迫”。他们只是在讨贼,并不是为了解救被董卓逼迫的新君。联盟不认可献帝的合法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朝的士人可以选择与董卓合作,在野的却需要借口来反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士大夫永远是扶危定倾的社稷功臣!

表面上看,讨董联军声势浩大,其实从一开始就是各怀心腹事,一盘散沙的乌合之众而已。根本无须董卓动手,他们就会分崩离析。